清理规范优惠政策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4)

清理规范优惠政策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4)

必须注意的一个事实是,为什么中央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很难落实到企业当中,很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地方政府为了拉项目留下的窟窿太大,必须用税收来弥补。自然不愿意把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了。

不仅如此,大量、过度的优惠政策,还引发了许多腐败问题,如给国有企业投资的项目提供商品房开发用地,并通过一定手段给经营者提供价格优惠等。而对其他所有制企业,则通过一定渠道转移利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更重要的一点,由于地方政府过度地提供优惠政策,还使得很多企业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争取优惠政策方面,而严重忽视了技术、质量和品牌的提升和培育,导致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

总之,对地方政府擅自出台优惠政策的行为,必须严厉控制、坚持遏制,并迅速进行调查,对不符合规定的政策坚决取缔。

大尺度的“税收优惠”该退场了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财税对市场的调节可以说是最直接的方式。尤其是在招商引资的狂飙之年,哪个地方没几项大尺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好像都不好意思去台上推销自己。这些年,一些地方的税收“土政策”,几乎到了撕破脸恶性竞争的地步:为了示好于资本要素,全然不顾财政支出的风险。此前,甚至还有招商标语雷倒民众——“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雷人标语的背后,更值得反思的,是地方部门在“比较优势”中削减脑袋朝税收政策“开口子”的惯性。

据统计,2010年和2011年全国因减免税减少财政收入1.63万亿元和1.51万亿元,两年间财政收入减少超3万亿元,区域性税收优惠是这方面的重要原因。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此前更直言,中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区域优惠政策过多,已出台实施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约50项,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区市,有些地方政府或财税部门执法不严或出台“土政策”,甚至通过税收返还等方式变相减免税收,制造政策“洼地”以提升投资吸引力。

为什么“税收优惠”成了人人爱的看家武器?答案有三:

一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税收优惠确实创造过发展奇迹。从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到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一系列多样化的特殊功能区,在分享税收红利的同时,确实以外向型经济推动了地方快速发展。尝到过甜头,难免容易“上瘾”。

二是税收优惠在招商环境中,属于最可以“偷懒”的部分。譬如公共服务水平、交通设施、人员素质等,提升起来谈何容易,但税收便利是分分钟可以搞掂的事情。

三是税收优惠成了撒娇哭穷后的“糖果”。这些年,但凡发展不好的、需要扶持的、体现关照的,好像都要条件反射似地在税收优惠上分一杯羹。结果,优惠政策就成了唐僧肉,越来越混乱无序。

随着市场机制越发成熟,特殊的财税、土地优惠措施,反而扭曲了市场机制和企业行为,长远而言,也损害公共利益。譬如,出口低报和进口高报,可以使已过减免税期限的外商投资企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外资企业借此规避境外税收,地方政府可以将外商投资稳定在本地,却损害了国家的税基。因此,今年6月1日,国税总局已正式实施2014年减免税统计调查实施方案。财政部针对开发区财税政策执行情况及税收征管质量的专项检查在近两年也在进行,其中,2013年的检查范围覆盖12个省份的62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一个共识渐次清晰:大尺度的“税收优惠”该清场了。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