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发展“四个优化”趋势明显
民间投资增长17%左右,高于投资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左右。电子商务等新兴消费热度不减,网上零售额增长超过60%。
北京市以2.9%的从业人员增长、1.3%左右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支撑了7.3%的经济增长。中关村示范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两成。
前三季度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78.5%,比2013年全年的76.9%高出1.6个百分点,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商务服务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1%,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达到6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7%左右,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一半。
六大高端功能区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四成,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七成。
稳中有进,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今年以来,全市以2.9%的从业人员增长、1.3%左右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支撑了7.3%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明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如何进一步把握首都的战略定位,北京经济下一步的发展动力又在哪里?扎实做好调结构的加减乘除法,促进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深度调整,加快形成“高精尖”经济结构。这是北京市为适应经济形势新变化所做出的调整抉择。
腾笼换鸟
做好调结构的加减乘除法
在邯郸下辖的武安市,见到产能比原来提高两倍的小苏打生产线,新兴凌云医药化工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华坚定了跟随企业一同外迁的信念:“因为员工一个月才能回一趟家,企业专门调整了排班时间,考虑得很周到。”
在迁往武安前,陈华已经在北京六环外的丰台大灰厂厂区工作了20多年,一直负责医用碳酸氢钠(小苏打)的生产。这是厂里的拳头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前三名。附近的居民都知道,这个厂的原名叫“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原本是“老首钢”的项目配料厂,建于上世纪50年代。
虽然新兴凌云每年产值高达数千万元,可面对不断增长的生产成本,企业的利润被急剧压缩。
今年四月,厂子搬到了邯郸市武安工业区,一座四层楼的现代化制药车间毗邻新兴铸管公司而建,1100米的大粗管道将钢铁冶炼炉排放的二氧化碳和高温水蒸气引过来,变废为宝生产出高品质的医用级小苏打。
搬迁后的医药级碳酸氢钠生产线一期年产量将达到6万吨,增长3倍。同时,产业链也得到了延伸,企业将具备生产大颗粒碳酸氢钠、医药包材和透析辅助产品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1.4亿元。
这次整体搬迁,成为北京优质产业项目零污染输出的典型案例。完成搬迁后,毗邻园博园、北宫森林公园、戒台寺的原凌云化工生产区域腾笼换鸟,变身切合首都城市管理需求的应急救援产业基地。同时,新兴凌云还会在京建成研发基地——从这里诞生的原料药小苏打将填补我国出口空白,可以到国外市场上与国外产品竞争。
在向北京周边输出技术、市场资源的同时,首都也节约出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用于发展更加符合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产业。北京产业外迁不乏获得双赢的成功案例。
去年年底,年产20万辆汽车的北汽集团黄骅产业基地一期项目竣工投产,一辆威风凛凛的“域胜007型”自主品牌越野车在河北黄骅工厂下线。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也由此完成从北京顺义到黄骅的整体搬迁,黄骅成为北汽抢占华北市场的又一个桥头堡。
黄骅工厂二期建成后,企业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400亿元,而黄骅沿海临港的大片贫瘠盐碱地也由此被赋予无限生机。
“首都经济结构调整要善于抓住市场机遇,做减法,做除法,达到给经济结构‘健身’的目的。”市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处长夏翊说,未来,产业转移疏解仍将是本市经济工作的重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