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埃尔切的帕梅拉尔

世界文化遗产——埃尔切的帕梅拉尔

埃尔切的帕梅拉尔巴伦西亚自治区,是欧洲大陆唯一幸存的阿拉伯式农业区,2000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埃尔切的帕梅拉尔和穆斯林城市埃尔切于公元10世纪末期同时开始修建,当时伊比利亚半岛主要由阿拉伯人统治着。帕梅拉尔就如同沙漠中的一个绿洲,在当地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进行农业生产的奇迹。这里同时也是欧洲大陆上阿拉伯人农业生产独一无二的范例。埃尔切种植枣椰树的历史相当久远,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的伊比利亚时代就开始了。

埃尔切种植枣椰树的历史相当久远

埃尔切种植枣椰树的历史相当久远

欧洲最大的海枣林

埃尔切,位于西班牙巴伦西亚自治区阿利坎特省,面积326.1平方公里,人口247,163(2003年)。近地中海,比纳洛波河畔,是瓦伦西亚自治区第三大城市,以皮革制品为传统产业。公元前五世纪已负盛名,为伊比利亚艺术的代表地。第一批居民为伊比利亚人,后来受腓尼基人、古希腊人、罗马人的统治。西哥特人建立了教区。穆斯林统治下城市衰落了,直到1264年基督徒回到埃尔切。18世纪开始兴盛,到了19世纪在铁路与工业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制鞋业是埃尔切的支柱产业,因此埃尔切有西班牙“鞋都”之称。

来到西班牙小城埃尔切,海枣树的身影无处不在,小城内外有大片的海枣林,据说有20万到30万株,除在街道两旁、街心花园、私人庭院里种植外,大部分集中成片,形成海枣园。漫步埃尔切,有时甚至分不清是身在林中还是身在城中,城市与海枣交相掩映。

城市与海枣交相掩映

城市与海枣交相掩映

海枣树是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在2000至3000年前从西亚和北非带来的。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来到伊比利亚半岛。在出土的罗马人烧制的陶器上,就有海枣树的图案。但把海枣培育成林,把一片干旱的不毛之地变成富饶绿洲的,则是8世纪初来到西班牙的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来自干旱的北非。他们擅长用水,堪称变荒漠为绿洲的专家。他们将建设绿洲的技术运用于埃尔切,开发了大片海枣园。经过一代代的精心呵护,埃尔切的海枣园一直保留到今天,成为欧洲最大的海枣林。

责任编辑:宋丽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