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智库人员方面
印度智库人员的构成和选拔主要来自四方面。一是印度各大知名院校的博士研究生,尼赫鲁大学、德里大学等校往往是印度各大智库的主要人才输送地。二是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研究人员。这些人了解政策脉络、熟悉国情,对智库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帮助。比如,一名曾在印度东北部工作十多年的记者,因对东北部地区民族分裂问题有长期研究,就被国防研究与分析所特招进来,负责印度国内安全问题研究。三是退休官员。退役高官到智库任职的则比较多,如印度发展中国家研究与信息系统研究中心(RIS)主席希亚姆萨兰就是印度前外交部长,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所好几任所长都是退役将领。四是来自国外,印度的智库善于“借脑”。一些资金来源充足的智库经常接收外国访问学者,并提供办公室、网络等研究条件,但前提是访问学者必须作一次研究报告、提交一篇研究论文。印度一些有影n向力的智库非常重视跨学科的专才或复合型人才,这些研究人员大都在某一方面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具备集成创新能力。
(三)智库管理
1.印度智库成立理事会。比如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理事会,成员包括学者、前政府官员、公司及法律方面人士组成。理事会的任务是保证智库接受的项目符合独立性等标准,确保每个成员的素养和研究质量。
2.课题管理。印度智库对研究成果的管理,有严格的管理程序,既保证了项目出资者的权益,也对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承担人的权利、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印度对有关研究成果的规定(七步法)内容如下:
(1)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成果享有专利权;
(2)由项目实施中所产生的著作权由科学家或研究人员自己享有;
(3)项目出资部门可以无偿使用项目报告和相关成果;
(4)项目承担人在其出版的书、论文等出版物中必须声明该项目获得资助部门的资助;
(5)项目承担人未经出资部门同意,不得私自与外国团体、个人、企业进行项目合作;
(6)项目承担人必须在印度顶级杂志上发表项目的研究论文;
(7)如果项目涉及法律保护问题,项目承担人不得擅自出版。
六、启示和建议
一是重视智库研究成果的公共传播。随着互联网时代和公民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意能极大地影响以至于决定和改变政府决策的内容和方式。智库的贡献不仅限于对政府的直接出谋划策,重要的还在于向社会和政府贡献思想,从思想上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这不是一种直接的政策干预,但是对于提升政策讨论质量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智库要加强与公众沟通,要有能力影响和教育公众,随着我国智库的快速发展,这在我国也应该是智库参与决策的一种形式,这也是智库竞争的重要内容。
二是加强智库国际化建设。在国际化的时代,在中国崛起的时代,中国有影响力的智库,其影响力绝不限于国内,必须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在国际重大问题上有话语权。因此,一流智库必须是国际化的智库,要注重国际化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尤其是智库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是建立有利于保持智库独立性的资助政策。智库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智库独立性与经费关系密切。智库经费来源不同对于独立性具有较大影响,往往拿了谁的钱就会替谁说话。因此,要支持智库发展和保持研究的独立性,需要发展国内相关的智库发展基金,包括各种支持智库研究的私营基金和信托基金,以对智库研究项目和计划给予支持,需要对捐赠智库的资金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支持。
四是注重培育和建设综合性智库和重视跨学科或复合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智库面临的新问题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因此,我国智库发展,必须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智库,这类智库的研究领域绝不仅限于某一领域。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智库研究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智库要非常重视跨学科或复合型人才,研究人员不能是依赖网络搜索一些材料搞点综合分析,这是现有智库如何提高研究成果附加值的挑战,应提倡在实践的基础上具备政策集成的创新能力。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