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忧患:忧党忧国忧民
忧患意识是一种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是促进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催化剂和动力源。
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强烈的忧患意识。
谈党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今年6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指出,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
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谈经济,“既要坚定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2012年12月9日,刚刚履新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把广东作为其离京调研的第一站,在当地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时,他强调,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充分肯定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
谈国家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今年4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
谈边海防,“强化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大局意识”。6月27日,习近平在第五次全国边海防工作会议上强调,边海防战线的全体同志要强化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大局意识,勇于作为,敢于担当,努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防。
谈文化,“忧患着人民的忧患”。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谈外事,“五个充分估计”。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
……
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成功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考验的重要保证。凡是有底线思维,常怀忧患之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更稳重,更清醒,更自信的表现,凡事有备才能无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