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前话,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自欺欺人。用网络语言来讲:五毛就是五毛,自干五就是自干五,而公知就是公知,吃饭砸锅的就是吃饭砸锅的,泾渭分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怎么也不可能改变身份变成“自干五”——举例说明:给自己贴“自干五”标签的人,辞了公职,离开体制,放弃用公职部门、公职机构背书的金字招牌,与全世界的中洋“自干五”一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做到这些前提之后,自己吃饭还不去砸锅,才能算是自干五,否则,趁自干五火了就给自己贴标签想装“自干五”?恬不知耻。
还有一些同志希望可以树立一个“自干五”的榜样,因为我们相信榜样的力量。却不知“自干五”的榜样是有阶段性的。因为“自干五”这个群体是靠信念支撑起来的群体,而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自干五”到底是谁?是什么原因形成了强有力的力量?答案很简单:爱国。对于人民而言,朴素的爱国情怀使得人民在国家网络主权受到侵犯时,不再做沉默的大多数,如同历史上外敌入侵一样挺身而出;在看见国家老虎、苍蝇、蚊子、臭虫横行时,忍不住站出来助习总反腐;在看见改革需要助力时坚定的给予支持。这里的“人民”是泛指,包括普通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公职人员、普通党员、商人、演员、医生、警察等等职业,也包括对中国友好的海外华人、外国友人。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可能会成为“自干五”,每个党员,就是“自干五”——这不是给党员贴金,“只占对,不站队。”换一个词儿,不就是“实事求是”么?如果一个党员能做到实事求是,那么他就即是党员,也是“自干五”。“自干五”,就是敢于参与舆论斗争、意识形态斗争的爱国群众——别忘了,对于上级领导而言,基层同志就是群众,“群众”的概念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最有趣的莫属将“自干五”的概念与“公知”的概念相互混淆,甚至不惜将两者混为一谈,一个“三教九流”用以概括,实在可笑。因为“自干五”们的职业不同,就刻意以这么个词儿来将“自干五”的定义混淆,看似公允,实则是在替一些人打掩护,是在搅混水。
说到这里,插一句题外话给党内同志:有人将舆论看做生意,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本无可厚非——然而,拉一波打一波,甚至不惜和光明日报唱对台戏,欺上瞒下阻塞言路,或明明是必须有立场的喉舌,却以“中立”自居——党之喉舌变成了游离于党外“中立”,与一些其他势力眉来眼去,甚至不惜借平台给外界造成一个党内不和纷争不断的错误印象,造成恶劣影响,做为党员,对此要提出严厉的批评。
构成这么复杂的群体,即便是动用行政力量,都很难整合到一起,树立榜样、树立代表、树立标杆,将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人是会变的。从“自干五”变成“五毛”的人,大有人在。如果一定要说榜样,那只能说有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自干五”可以称之为榜样——然而这个榜样的产生,则是“自干五”和其他网友们通过长期的观察,逐渐形成的概念,而不是说想树立起来,就可以树立起来的。其实,每个“自干五”都有自己的标杆,每个“自干五”都有自己的榜样。有树立榜样想法的同志,姑且认为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却忽略了榜样是有阶段性的、是类别化的,在成为榜样之前和成为榜样之后,还有是有可能不同的。所以,树立榜样的同志很可能根本不了解“自干五”这个群体。
“自干五”本身这三个字只是个在当前历史环境下必然产生的一个阶段性的网络名词,这个名词将与其他网络文化产生的各种名词一样,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渐被人熟悉、掌握、直至被其他的网络名词代替,成为一个网络坐标式的历史名词。然而,“自干五”群体却代表着一种中国人的风骨,是中国人血脉里带来的一种侠之大者的家国情怀。正是在”公知“们利用谣言、抹黑开始瓦解中国网络主权的过程中,这个群体挺身而出,捍卫了中国网络主权的尊严,这是中国正能量网民自发自觉自愿对”公知“们的行为做出的回应。从”自带干粮的五毛“这样的调侃,到“自发自觉自愿做五毛”的信念,再到自发向某些国家反华反共的渗透势力和国内腐败、平庸的蛀虫开战的豪迈,这个以“爱国为最大公约数”的群体迅速扩大。真正意义的为发展中的中国赢得了时间。因此,即便不是“自干五”,也会出现其他的名词来代替。所以当“自干五”这个名词消失时,相信每一位自干五都会很自豪的说: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挺身而出,没有退缩。
这就是一个宣传干部理解的“自干五”。不会因为国家承认而有所改变,也不会因为国家树立榜样而有所改变,更不会因为抹黑分化而有所改变。以前什么样,以后还什么样。
最后,向自干五们致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