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4年领导干部都学啥理论热点?(3)

盘点:2014年领导干部都学啥理论热点?(3)

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这主要体现在他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资源意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及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习近平强调要努力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中,习近平注重借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精神和历史经验在对外交往中,习近平注重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习近平强调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在充分深入地挖掘传统文化在今天治国理政中的意义的同时,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他指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同时,“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在发展中继承传统文化,突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进一步发展的包容性,持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持。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民族的独特标识 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

新型城镇化

十六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道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2020年将实现1亿农业转移人口城镇落户。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理论上,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在总结和反思国内外城镇化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提出的科学发展道路;实践上,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之所。

关键词:以人为本 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城市现代化 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 农村城镇化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