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党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党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党性思想是党性自觉的集中表现。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对自身应当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和各种属性的认识和概括。树立正确的党性思想是党实现理论自觉、开展党性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性建设的实践开展和理论创新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尤其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反腐败斗争的政治背景下,研究党性思想、实现党性自觉对于转变党的作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思想的形成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即可见“党性”概念。恩格斯1845年底在《“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段”的前言和结束语》中批判“绝对的社会主义”时写到,这种社会主义“由于自己在理论领域中没有党性”“而丧失了最后一滴血、最后一点精神和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59页)在1853年3月“致马克思”的信中写到:“拉萨尔比他们所有的人都能干得多”,“他有他的怪癖,可是也有党性和抱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229—230页)马克思1863年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写到:“在巴黎,在社会党内,党性和团结精神仍然占着统治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305页)

当然,上述语境中的“党性”主要是指政党的理论原则或政治立场、政治志向,还不是从无产阶级政党的严格意义上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品质和属性。

《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性文献,尽管没有直接使用“党性”概念,但实际上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品质及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体现。它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彻底革命的先进性质,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党性的本质内涵,从而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党性思想的理论基础。

列宁在坚持《共产党宣言》阐述的党性思想的基础上,更多地使用了“党性”一词,并赋予其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列宁在1894年底至1895年初所著的《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斯图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一书中,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政党之间关系的角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的“党性”立场就是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另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是坚持以“唯物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用来科学解释“必然性”的思想武器。之后,列宁还多次从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纪律性、自觉性等方面对党性进行论述。如,1906年7月,列宁在《“非党”抵制分子的错误议论》的文章中指出,“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列宁全集》第13卷第273页)在《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一文中,针对革命运动迅速地涉及广泛的阶层、许多非党组织相继成立的情况,列宁指出:“严格的党性是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的伴随现象和产物。反过来说,为了进行公开而广泛的阶级斗争,必须发展严格的党性。因此,觉悟的无产阶级政党……完全应该随时同非党性作斗争,坚持不懈地建立一个原则坚定的、紧密团结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而努力。”(《列宁全集》第12卷第123页)列宁还对党的先进性与党的纪律性之间的关系做出了精彩的论述。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