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党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

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党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党性思想的中国化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思想最具权威的规定和表达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按照通常的理解,党章中规定和表达“党的性质”(在解释党章时,“党的性质”有其特定的涵义)和党性主要是在“总纲”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没有制定党章,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了第一部党章,但没有设总纲。之后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次党的代表大会,每次都对党章有所修改,但一直都没有增设总纲。虽然没有总纲的党章还没有对党的性质作出总概括,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从“一大”的“纲领”中就有体现。党的“一大”“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工农劳动者和士兵”,“宣传共产主义”,“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这实际上已经表达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二大”至“六大”的党章,最集中的内容就是规定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表明那个时期党对“组织纪律性”这一“党性”的方面有着高度自觉和重视。

党的七大党章首次增写了总纲部分,其开篇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它在现阶段为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收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党章的形式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指导思想的完整表述,其中当然蕴含着党性。党的七大之后,八大、九大、十大、十一大党章,都有关于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的表述。从七大到十一大,在党的性质的表述上,虽然文字上有一些差别,但都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党性的思想。

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党性理论的同时,对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又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从中国共产党的党情出发,多次强调,为了保持共产党的党性,必须坚持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尤其要解决党员思想上没有入党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深谙列宁关于“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的思想。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把共产党的党性要求上升到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高度,指出,以主观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党性”问题。主观主义者“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表现。……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0页)而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有的放矢的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毛泽东从“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视角提出的对党性的深刻理解,不仅揭示了党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性内涵,而且清楚表明:“学习性”也是党性;学风问题即是党性问题。这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党性的重要理论创新。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有许多同志还不大清楚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区别。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党”。所以,要“依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改造世界。”(《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75—676页)这些关于要依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标准“改造党”、党员要从“思想上入党”的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保持党性意识自觉性和党的纯洁性的创新性论述,至今听来震耳发聩。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