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倡导“好人文化” 凝聚价值共识

辽宁:倡导“好人文化” 凝聚价值共识

摘要:有了“好人文化”,“好人扎堆”才有了产生的土壤;有了“好人文化”,才能让好人精神一棒一棒传递下去。如此,爱和善意才不会感到孤单,无力者才有力量,行动者也不会止步,观望者更不再犹豫踯躅,我们这个社会才能更加温暖和谐。

默默打扫呕吐物的热心少年、严守诚信准则的老板、钻研业务不断创新的好工人、勤劳孝顺的好儿媳……这些“辽宁好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伟绩,却以凡人善举筑起道德高地,引导更多人在举手之劳间效仿,推动“好人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文化,最终凝聚成助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显示,77.9%的被调查者直言“在当下社会做好人的成本高,做好事的环境差”。实际上,向善的力量并不稀缺,只不过,当“做好人没好报”的负效应“恐吓”着我们,甚至“流血又流泪”的困境与悲怆一再呈现,做好人就有了心理压力,甚至阻力。

善不举,恶必张。打个比方,社会上一个个人,好比散落的珠子;而主流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黏合成社会。有了“好人文化”,“好人扎堆”才有了产生的土壤;有了“好人文化”,才能让好人精神一棒一棒传递下去。如此,爱和善意才不会感到孤单,无力者才有力量,行动者也不会止步,观望者更不再犹豫踯躅,我们这个社会才能更加温暖和谐。

辽宁构建“好人文化”的底气,来源于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曾经是英雄模范辈出的地方,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共有1291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数量居于全国前列。这些先进模范人物,既是辽宁人民锐意进取的突出代表,更是我们可亲、可敬、可爱的“身边好人”。

构建“好人文化”,要坚定“好人有好报”的信仰。 “辽宁好人”是一些普通人、平凡人,也有思想困惑与实际困难,需要外界关爱和帮助。确保关爱“好人”落到实处,形成“好人”有好报、行善不吃亏的价值导向;要积极给他们创造发展进步的机会,让他们有荣誉、有尊严。通过设立见义勇为基金、慈善救助基金、英模好人褒奖救助基金,建立就业创业帮扶、子女入学帮扶、结对子帮扶等机制,切实解除“好人”的后顾之忧。

构建“好人文化”,要经营好“辽宁好人”这个品牌。大张旗鼓地宣传“辽宁好人”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全面深入地解读党和政府帮扶好人的政策措施,大力褒扬社会各界给予好人的关心关注和热情帮助,营造善行善举必有善报的舆论环境,这将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道德自觉,引导全社会关注好人、回报好人、争做好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