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现民族最高利益为目标
一般说,大的战略思维总以维护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为原则。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需求的整体综合,是确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外交政策和策略的基础。
2013年7月,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同年12月他又强调:“军事战略从来都是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服务的。我们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上,不仅作为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军事战略是如此,所有其他领域战略方针的制定、充实与发展也无不如此,即都必须以实现中华民族最高利益而恪守战略思维的价值取向。
众所周知,习近平首次提出的“中国梦”战略思维,蕴涵着浓郁的中华民族最高利益的价值取向。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这一战略思维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还体现出领航中国的战略思维实现路径。2013年3月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阐明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他多次强调:“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中国梦的主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紧紧扭住这个主题激活和传递正能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等等,恪守中华民族最高利益的目标溢于言表。
要实现中国梦这个中华民族最高利益的目标,必须注重战略思维价值取向的两个维度:一是国内民富国强,二是国际合作共赢。国内维度上,中国梦也是人民的梦,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必然直接连接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因此,把“实现人民的梦”作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落脚点,体现了我们党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的高度统一。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他强调:“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实践中,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与军队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促进科学发展,努力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同时,要认真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改善民生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民富国强的目标稳步前进。
国际维度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习近平的战略思维,其价值取向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还多次指出要树立世界眼光,“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显然,标示着中华民族最高利益的中国梦,也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它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美好梦想相通,“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同时,中国的发展和民族利益的实现,也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近些年来,无论是破解经济危机,还是打击恐怖势力,抑或是援助贫弱国家,中国对世界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反响,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的理解认同,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欢迎。
(作者: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副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