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放战争第三年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1947年6月30日向南强渡黄河,8月挺进大别山;随后,陈庚、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另一部于8月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于9月挺进豫皖苏边区,三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地区实施战略展开,形成“品”字阵势,互为策应,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了广大的中原解放区,威胁国民党军后方和腹心地带,与各解放区内线反攻相结合,使国民党军由进攻转入防御,逐步陷入被动。
解放战争第四年,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战略决战。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尔后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解放了东北、华北和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人民解放军总数达到400万人,国民党军总数则下降到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也大大超过国民党军,居于压倒优势。国民党统治已成风烛残局。解放战争第五年,人民解放军继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之后,6月起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大追击。1949年10月1日,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残存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人民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解放战争获得伟大胜利。
指挥官
国民党方:蒋介石及李宗仁、汤恩伯、顾祝同、刘峙、傅作义、胡宗南、杜聿明、张灵甫、白崇禧、卫立煌、阎锡山、冯玉祥、陈诚、张治中、毛人凤、戴笠(1946年即飞机坠亡)、陈立夫、陈果夫、廖耀湘、李文、石觉、黄百韬、邱清泉、黄维、李弥、宋希濂、孙元良、侯镜如、刘汝明、李延年、马鸿逵、马步芳等
共产党方: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粟裕、林彪、罗荣桓、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任弼时、刘少奇、高岗、杨得志、罗瑞卿、耿飚、陈赓、谢富治、李先念、贺龙、李克农等
军队兵力
中国国民革命军:4,30万(1946年7月)3,65万(1948年6月)1,49万(1949年6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120万(1946年7月)2,80万(1948年6月)4,00万(1949年6月)
历史点评: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解放战争是当时中国两大阵营为统一全国而进行的内战,成王败寇,已成历史。
解放战争中的十大“军事功臣” 战绩惊人
1、粟裕:
(1)率先将部队从游击战转向正规战;
(2)率先提出战争初期内线歼敌的战略方针;
(3)率先创立调动士兵积极性的“立功运动”;
(4)顶住国民党精锐部队重点进攻中的重点进攻;
(5)率先打大歼灭战(豫东战役),使解放战争爬过山坳,从此可以传檄而定(毛泽东语):
(6)率先提出集中主力打大歼灭战,歼敌主力于江北的战略方针,使解放战争提前两年结束;
(7)唯一在一次战役中一次性歼灭蒋介石嫡系部队四个兵团;
(8)歼灭了800万国民党精锐中247万,占4分之1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