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塑的思考(3)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塑的思考(3)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塑的对策

中国主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塑,也是不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首先要明确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其次中国要推动金融改革开放,推进人民币逐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一员。

(一)国际货币体系重塑的目标

国际货币体系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近期是打破美元独霸世界格局,稳定欧元区经济,两种货币互换网络机制不断发展,直至建立统一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国际货币新体系。这种变革的目标在于:一是降低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例,改变现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单一”货币体系;建立一个相互竞争的多元国际储备货币体系,通过市场约束来维持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稳定。未来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应该由美元、欧元和亚洲货币组成,但是亚洲货币没有形成之前,人民币可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保持主要经济体之间货币汇率稳定,强化IMF、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金融稳定委员会等的功能,加强各国央行的密切合作,对系统重要性国家实行稳健的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加强对国际汇率协调机制的参与,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监管,完善国际金融危机救助机制,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要对发展中国家资本管制给予正确的指导,建立和完善国际金融统一监管方式和标准,建立全球金融安全网。

(二)中国参与变革和加强外汇风险控制

中国应成为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规则制定者和协调者。要推进IMF份额与治理结构改革以提升新兴市场国家的话语权,要尽力促使2010年达成共识的份额与治理改革正式生效。要充分利用世界银行、BIS、金融稳定委员会等全球治理机构,将建立国际货币新体系作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增长和全球金融稳定的议题进行讨论。

中国要继续构建国际互换网络建设,加强对外金融开放与合作,加强区域经济与金融合作,提升金砖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增强金融国家的货币协调体系建设。

中国还要加强外汇安全的风险控制。要优化外汇储备结构,降低美元比重,提高欧元比重,适当提高黄金储备比重。要减少国际收支顺差和减少外汇储备的积累,有效控制短期热钱流动,根本上还是要改善贸易结构以及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三)人民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

第一,目标。5-10年成为东亚、东南亚和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储备货币。同时扩大与欧洲的货币直接交易和货币互换,陆续成为欧洲各国的储备货币;最终成为储备货币的重要一极。

第二,模式转变。随着国际收支状况逐步改善,结合我国由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转变的特点,人民币输出途径应向“跨境结算+离岸中心”+“跨国投资+资本输出”转变。

第三,促进我国外汇储备货币多元化。发展美元债券替代品,尤其是要发展相互保证的欧洲债券和开放性的人民币债券。

第四,资本项目开放应配套人民币国际化考虑,与汇率机制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时并举。

资本项目开放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相互促进。只有资本项目开放,才能真正体现货币的供求关系,促进货币市场价格的形成。推进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相当于资本项目自由化。从资本类型看,贸易信贷、FDI与ODI基本放开,只有证券投资与短期外债管制较严,因为这两项资金的大进大出在历次金融危机中都是引发危机的重要因素,对其开放还是要格外谨慎。

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上,要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在中间价形成机制中加大市场力量,特别是商业银行的参与,由市场来决定价格。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区间上更具弹性,使人民币资产价值长期稳定,成为保值甚至增值的可靠安全的国际资产,才能更好地扩大人民币国际化。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上,加大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力度,构建完整的收益率曲线,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形成统一的市场化利率体系。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