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迈赫迈德·巴什·索科罗维奇的古桥(2)

世界文化遗产——迈赫迈德·巴什·索科罗维奇的古桥(2)

迈赫迈德·巴什·索科罗维奇大桥的重要作用

在现代人看来,德里那河上的这座桥已经不仅仅是连接当时河两岸人们的一种交通设施,更是连接两岸不同文明的桥梁。在当年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地区生活的人们都皈依了伊斯兰教,其他居民以及从周边地区迁徙来的人们信奉天主教、基督教以及东正教,依沃·安德里奇指出,这座古桥正是融合不同宗教间分歧和不同文化间冲突的真正“桥梁”。

这座古桥比例结构优美、气势宏伟壮观

这座古桥比例结构优美、气势宏伟壮观

在近代史上,这座古桥作为塞尔维亚和波黑境内塞族共和国的要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波黑战争期间都充当过重要角色,也数次成为交战双方激烈争夺的对象。值得庆幸的是,虽然经历数次战火的洗礼,这座古桥的主体结构并没有受到很大损坏。现在,迈赫迈德·巴什·索科罗维奇古桥已成为波黑的主要旅游景点,而生活在周边的人们也常常来到这座桥上,感受当年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同时缅怀在战争中死去的亲人和朋友。

相关知识链接:依沃·安德里奇

伊沃·安德里奇,1892年10月9日生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特拉夫尼克,1975年3月13日卒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原南斯拉夫作家。他生于手艺工人家庭,早年参加反对奥地利的民族解放运动,是“青年波斯尼亚”组织成员。一战期间因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案受牵连,被当局逮捕。战后在外交界任职,做过大使。1911年开始写作,风格承塞尔维亚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迈赫迈德·巴什·索科罗维奇古桥已成为波黑的主要旅游景点

迈赫迈德·巴什·索科罗维奇古桥已成为波黑的主要旅游景点

他的主要作品有波斯尼亚三部曲:《德里纳河上的桥》、《特列夫尼克纪事》、《萨拉热窝女郎》,代表作《德里纳河上的桥》描写波斯尼亚人民在外国占领下过的悲惨生活和反抗斗争;196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责任编辑:宋丽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