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2)

——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

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已经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西化”“分化”乃至和平演变的危险。在这种背景下,党坚持独立自主,“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现阶段,坚持独立自主,就是要体现中国人应有的定力和自信心,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这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三,敢于担当,是促成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关键因素,也是党胜利前进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应大力倡导。

遵义会议前后,面对敌人的重兵围追堵截,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处境极其艰难,危在旦夕。当时,唯有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领导,才有可能摆脱困境,获得生机。但是,当时作为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的博古并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一点,而是依然延续教条主义的领导。面对危急形势,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人没有回避和退缩,而是敢于担当,毅然对“左倾”错误提出批评。周恩来后来回忆说:“从湘桂黔交界处,毛主席、稼祥、洛甫即批评军事路线,一路开会争论。从老山界到黎平,在黎平争论尤其激烈。”红军攻克遵义后,他们又奋起挽救危局,不仅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而且在会上对博古、李德在军事上指挥错误进行严厉批评和及时纠正,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的领导。当时,博古是党的最高领导人,李德是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但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和其他与会者不顾个人得失,对他们的错误毫不留情,提出尖锐的批评。这的确承担着很大风险,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气魄。事实证明,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对于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利于及时纠正党内出现的各种错误倾向,从而保证党的领导方向的正确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党内一些人缺乏担当精神。他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甘愿做“圆滑官”“老好人”“推拉门”“墙头草”,喜欢“和稀泥”。对于工作中的问题或错误思想苗头,他们不是去直面应对、及时解决,而是明哲保身,极力回避,以至贻害无穷。对此,我们必须要下大力气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必须要“敢于担当”,把“敢于担当”作为好干部的五个条件之一,认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倡导“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执政理念。这是很有针对性的,其目的就是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要在工作实践中,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目前,“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我们尤其要倡导敢于担当精神,有所作为。

第四,顾全大局,反映了遵义会议期间党的领导集体的崇高精神品质,应成为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切工作的重要准则。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能够实现这一转折,一个重要原因不可或缺,就是党的中央领导层普遍能够顾全大局,具有为党负责的高度的政治觉悟、大局观念和责任感。这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领导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从党和中国革命利益与大局出发,超越个人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主导了遵义会议的方向,并深刻影响了与会的其他人,从而形成克服“左”倾错误的合力。即便是受到严厉批评的博古,也能够以大局为重,严格遵守会上通过的决议,并根据政治局多数人的意见主动交了权。据伍修权回忆,在遵义会议上,“博古同志虽然是会上的主要批判对象之一,但是他的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应有的品质。”这保证了中央领导层的平稳过渡,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