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是我们党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指挥所,但同样是严纪律、立规矩的地方。1948年,解放战争开始打得比较顺利时,党内无纪律倾向有所抬头,作决策不请示报告的情况屡有发生。毛泽东同志对此高度警觉,要求全党“懂得必须消灭现在我们工作中的某些严重的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1948年9月,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扩大会议,主要议题就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会议强调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党的下级的重要决议必须呈报党的上级组织批准以后方准执行;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必须将不同意见的争论,及时地、真实地向上级报告,其中重要的争论必须报告中央。随后,即将进入北平时,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确定了必须遵循的“六条规定”。这些做法,对我们党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进而顺利地转变为在全国执政的执政党,有着重大意义。习近平同志2013年7月到西柏坡视察时,敏锐地点出了这个意义。他在当年中央政治局开会的屋子里与人们座谈时说:“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
历史就这样告诉我们,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成为在今天依然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上海、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北京,这些立规矩的地方,都成为醒目的路标,上面都写着“纪律”二字;每一段行程的跨越,靠的是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
当然,历史也曾告诉我们一些反面教训。“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江青等人搞团团伙伙,结派营私,不少地方和部门则大闹派性,各行其是,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乱源。为此,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为了让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重新设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二是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邓小平同志在开创新道路的过程中更是反复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和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我们党正是靠这样的政治优势,走过了30多年不平凡的改革开放历程。
回顾历史,是为了今天。我们党今天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怎样应对,需要深思。在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面前,一些党员干部精神松懈,不以为然,违规违纪的情况不在少数。不严明政治纪律,不树立规矩意识,就会迷失方向、损毁形象、失去力量,要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谈何容易,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王道”更为艰难。因此,以猛药去疴、壮士断腕的决心从严治党,非严明纪律这条“霸道”不可。我们党靠着纪律和规矩,一路走来;必须靠着纪律和规矩,才能一路走好。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