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用经济学原理指导工作提升素养 (2)

黑龙江:用经济学原理指导工作提升素养 (2)

摘要:注意力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著名的社会科学家赫伯特·西蒙,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率先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当公众接受信息时存在着消费,消费的正是他们的注意力。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网络科技的兴起,注意力经济这一理念才真正受到世人的关注,并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运用“二八定律”,在关键环节上

集中发力,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提出的。他发现: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是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如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20%的投入换来80%的回报。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开玩笑似地说,谁要是挖走了微软最重要的约占20%的几十名员工,微软可能就完了。实际上“二八定律”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20%的产品或顾客,通常占该企业组织的80%的获利。在家中,无论是地毯还是家用电器,80%的磨损出现在20%的位置。80%的时间里,你穿的是你所有衣服的20%。在学校里,你获得的绝大多数知识来源于少数的课程和书籍。“二八定律”提醒我们去思索,怎样才能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抓住起主宰作用的“关键”,集中主要精力去做最重要的事,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达到事半功倍、纲举目张的效果。这就需要用约80%的力量和时间去做最重要的约20%的事情,用约20%的力量或时间做约80%的事情。另外,人的精神状态也有一定的周期性,应该用约20%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做事抓关键”是运用“二八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如果你的工作业绩始终徘徊不前,那就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把气力使错了地方,没有在关键环节多用心思。如果花了最大的精力,却只有很少的收获,久而久之,你对工作就会失去兴趣,并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如果你把握住工作中的关键,把最有用的方法应用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地方,则会使你的工作变得很有效率,收获更多的成果。

防止内卷化和替代效应,坚持持续

学习与进步,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类文化学家利福德·盖尔茨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潜心于当地的水稻生产。刀镰犁耙,种锄收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爪哇岛的原生态农业在维护了一派自然风景的同时,却陷入到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状态。盖尔茨将这种现象冠名为“内卷化”,随后这一概念便广泛引入到政治、经济当中。内卷化效应,是指一个社会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积累,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自我消耗和自我重复。内卷化对每一个人的资源消耗都是巨大的,包括时间、精力和意志。内卷化效应的直接后果,我觉得那就是替代效应了。替代效应,是指市场优胜劣汰企业,而企业也在优胜劣汰员工,你想要保住你的职位,并得到升迁,你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充电。不学习就会跟不上时代,就要被后来者替代。在现实生活中,替代效应是各种博弈的根源。企业间的竞争,其实就是要让自己的产品替代别人的产品,企业不断地推陈出新,就是让自己的产品更加超前而不被别的企业产品替代。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想从替代和被替代的竞争中胜出,就必须不断地努力再学习、再创新。内卷化效应和替代效应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刻不在起着巨大的作用。只有思想观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知识储备不断充实更新,精神状态一直昂扬向上,本职工作追求精益求精,才能靠自身力量最大限度地突破自我、表现自我、超越自我,从而使职业生涯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