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用经济学原理指导工作提升素养 (3)

黑龙江:用经济学原理指导工作提升素养 (3)

摘要:注意力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著名的社会科学家赫伯特·西蒙,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率先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当公众接受信息时存在着消费,消费的正是他们的注意力。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网络科技的兴起,注意力经济这一理念才真正受到世人的关注,并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正确把握注意力经济学,恰当地展现

自己的能力,赢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注意力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著名的社会科学家赫伯特·西蒙,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率先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当公众接受信息时存在着消费,消费的正是他们的注意力。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网络科技的兴起,注意力经济这一理念才真正受到世人的关注,并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日本的杉浦勉给注意力经济下的定义是:能够给人和物及人的行为增添魅力的活动。如产品的形状的设计、精美的包装、在黄金时段做广告等,都是为了引起受众的注意力。在注意力经济学里,公众的注意力被视为一种资源,而公众将消费这种资源去接受信息。老板提拔员工时,当然会选择那些给其留下良好印象的人。这就是注意力的作用。因此,一个人在团队里能及早应用“注意力经济学”,吸引领导的注意力消费,从而展示推销自己,那么获得赏识并被委以重任的可能性就会变得很大。相反,那些未曾消费过领导多少注意力的人,因领导“不识庐山真面目”,其上升的空间就要小了许多。运用注意力经济学要善于“露脸”。尽可能地多参加单位的各种活动,多做一些富于“技术含量”的工作,如在研究问题、参加会议讨论发言、乃至平时聊天时,要学会提出与众不同而又新颖精彩的见解,也要勇于承担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一方面能证明你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你的工作态度。必将引起领导和同事的注意力。运用注意力经济学推销自己,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恰到好处,则如囊中之锥脱颖而出,反之,则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如有人总想与领导接触,急于表现自己,结果才与愿违,反而露怯;有的接触领导时说话不注意把握分寸,“满嘴跑火车”,倒引起领导负面的注意力。还有的到处宣扬炒作自己,夸大其功,信息反馈回单位,引起大家的反感。这些现象都应该引起注意,切实改正,不然,会被负的注意力害了自己。

(作者系省政府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