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这样做县委书记:内外招贤纳士助力经济

习近平这样做县委书记:内外招贤纳士助力经济

1

1983 年,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在大街上听取来访群众的意见。

原标题:习近平是这样做县委书记的

河北正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北京以南240公里,石家庄以北15公里。

上世纪80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已经吹遍神州大地,正定却还在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人们依旧习惯于敲钟下田、吹哨上班,成了远近闻名的“高产穷县”。

渴望改变、渴望富裕成为正定人民的共同心声。

就在此时,习近平同志来到了正定。从此,他与正定40万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共同奋斗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带领正定人民走向繁荣富裕的康庄大道。

习近平同志初到正定时担任县委副书记,分管农村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以及文化、教育等工作。1983年7月,他担任县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带领全县人民大胆改革,冲破了“经济上农业单打一,农业上粮食单打一”的模式,实施改革兴县、工业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文化兴县、旅游兴县,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之路。由此,正定大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热潮,全县上下形成了“党风正、干群和、干劲大、硕果丰”的大好局面,正定甩掉了“高产穷县”的帽子,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

勇于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经济

到正定以后,习近平同志没有坐在办公室,他走访座谈,进村入户,虚心向每一位同志请教。

习近平同志通过调研很快发现,这个全国闻名的高产县竟有不少农民连温饱都不能保证。1981年底,正定的工农业总产值20673万元,人均年收入仅148元,每天只有4角钱。

“吃饭问题是解决正定问题的当务之急”,习近平同志认为,高征购造成了正定农业结构比例失调,必须及时纠正。习近平同志和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吕玉兰一起跑省进京,向上级部门如实反映正定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存在的困难。1982年初夏,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后,决定把正定粮食征购任务减少2800万斤,初步缓解了正定农民口粮紧张问题。县长程宝怀高兴地对习近平同志说:“你为正定人民立了一大功。”

老百姓吃饱了,还想富起来。要从根本上贯彻中央把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精神,还必须在解放思想上做文章、找路子。

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县委和县政府经过认真讨论、反复研究,确立了“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决定在经济落后、生产条件差、农民生活水平低、离县城较远的里双店公社搞“大包干”试点。

1983年1月,正定下发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办法,提出土地可以分包到户,承包后5年或更长时间不变。在经营管理上,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广,在河北省开创了先河。正定经济腾飞的基础由此奠定。

1984年4月,在正定改革如火如荼时,习近平同志牵头制定了县委工作大纲,要求大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起飞。1985年,立足国家发展的总体要求,县里又制定了《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正定经济“三步走”发展目标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依托城市、开发智力、发展经济、致富人民”的发展方针。正定这只古老的凤凰,浴火涅槃,开始走向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