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这样做县委书记:内外招贤纳士助力经济(2)

习近平这样做县委书记:内外招贤纳士助力经济(2)

2

1983 年,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在与群众交谈。

内外招贤纳士,助力经济腾飞

习近平同志说,“人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应该把人才的开发视为战略重点来抓。没有人才,民不能富,县不能强,翻两番的目标就不能实现。”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大念“人才经”,礼贤下士,爱才敬才,聚才用才,充分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根据习近平同志提议,1982年,正定对全县知识分子进行三次大普查,对各行各业技术人才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了正定有史以来的第一本“人才账”。同年11月,正定下发了《关于发挥知识分子作用,改善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规定》,给各类人才安心工作、献计出力吃了定心丸。

对于人才,习近平同志说,看待人才贵乎正,使用人才贵乎当,培养人才贵乎周,招聘人才贵乎广,才集贤众,方能振兴经济。习近平同志打破用人框框,广招四方贤士,采取一系列动作,博揽英才,起用良才,引进外才。

习近平同志认为,不仅要识才、用才,更要养才、育才。正定积极开展在职干部文化补习、知识更新工作,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

习近平同志多次在县干部大会上要求各级干部树立新的用人观,以人才促进发展。随着各类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正定经济开始加速发展。1983年,正定工农业总产值27781万元,比1979年增长63.3%,年均增长10.3%。

挖掘历史文化,实施旅游兴县

如何挖掘潜力,使正定经济发展的根须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汲取更多营养,是习近平同志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意识到,正定古建集中,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在今后发展中要弘扬正定历史文化、凸现古城特色,要让古建从沉睡中复苏,重放光彩。他提出了旅游兴县、带动“三产”、服务省会,把正定打造成距石家庄最近的旅游窗口的思路。

习近平同志多次找到河北省委,详细汇报正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思路,省直有关部门随后向正定拨出古建修缮专用款172万元。利用这笔钱,正定对隆兴寺方丈院、天王殿等进行了修缮和彩绘,建了停车场,将这座千年古刹修成了一个旅游景区。正定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1985年,到正定旅游的人数突破50万。

1983年,中央电视台筹拍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寻找地方政府共建“荣国府”临时外景基地。习近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商机,并马上派人与中央电视台联系,很快达成协议,由正定县无偿提供场地,中央电视台投资搭建。

1986年8月,历时1年8个月,耗资35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37000平方米的“荣国府”景区顺利竣工。1987年,随着电视剧《红楼梦》的播出,正定知名度大大提高,当年有130万人次前来参观游览,门票收入就达221万元,旅游收入1761万元,很快就收回了投资。“荣国府”景区极大地带动了正定旅游业的发展,开创了旅游业“正定模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