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面对新常态下的新环境、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我们仍要充分认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关键的重要意义。只有坚持不懈地推动发展,才能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才能保障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
第一,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顺利迈向新阶段的必然要求。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从低收入国家成为上中等收入国家,但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2013年,我国人均GDP虽已达到7000美元左右,却只相当于美国的八分之一左右,与智利、土耳其、巴西等国家有不小的差距,在世界人均排名仅在80位左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建设民富国强的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时期地保持经济持续、较快、稳定增长。
第二,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新动力。观察经济增长的动力,可以有不同的视角,既可以从市场需求的视角来观察,也可以从要素投入的视角来观察,还可以从资源要素配置结构的视角来观察。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观察,旧的增长动力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在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新的增长动力的主要特征应是,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将发挥更大作用。从要素投入的角度观察,旧的增长动力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资源、劳动力大规模、粗放式投入,技术进步在其中的作用不够突出;新的增长动力的主要特征应是,经济增长要靠资本、资源、劳动力的高效集约使用,技术进步在其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资源要素配置结构的角度来观察,旧的增长动力的主要特征是,增长所依赖的配置效率改进主要来自于资源要素在部门间、地区间的转移;新的增长动力的主要特征应是,这种配置效率改进将更多来源于部门内、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经济增长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动力基础之上,才能应对世界经济增长长期低迷的挑战,获得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才能以较少的资源和劳动力投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突破环境对发展的严重束缚,有效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创造永续发展所需要的支撑环境;才能满足新常态下人民群众对发展的新期待,有力地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
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把创新作为形成新增长动力的根本途径
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而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的关键又在于创新。我们必须进行产品创新,开辟新的市场,使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必须进行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和工艺创新,以提高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必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进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创新,要谋划好创新的方向,明确创新的关键领域,统筹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创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第一,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未来我们应在科技创新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作为现代化后起国家,在传统技术领域,我国有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后发优势,但也有只能在“边缘地带”创新的后发劣势。在新的技术领域,如增材制造、数字机器人、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物联网、新材料等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大体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机会走在创新的前列,甚至走在创新的最前沿。应统筹配置创新资源,以在这些新技术领域实现创新的重大突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