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3)

以创新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3)

第二,要着力推动生产组织方式创新。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和优化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有利于在既有的技术条件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如大家所热议的物联网技术,只有与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其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会对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提出要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而带来的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对定制化、分散化生产的需要也会增多。对中国而言,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需要把握两个方向:一是应用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优化大规模、集中式生产组织流程;二是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小型化、个性化生产。

第三,要着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活动是社会再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商业领域的创新不仅仅影响商业本身的发展,也会对处在其前端的消费领域和后端的生产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商业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扩大既有市场,创造新的需求;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引导生产更好适应消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成果,特别是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业已并将继续为商业模式创新开辟广阔的空间。

第四,要统筹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力都远远超过历次技术革命。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小国还是大国,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很难独立担负起新技术革命的重任。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已有较为丰富的创新资源。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闭门造车,关起门来搞创新,而要以更为开阔的胸怀,虚心学习其他国家的创新经验,广泛借鉴其他国家的创新成果,更大程度、更大范围扩大合作创新的内涵和形式,充分利用全球的创新资源。

第五,要加快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创新生态环境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其中政府、大学、研发机构和企业是四大主体,它们在创新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尽管不同,但都是不可替代的。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首先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大学、研发机构和企业四者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完善国家创新政策体系,把国家有限的政策资源和资金资源,集中用到决定中国长远发展前景的战略性科技创新领域。最重要的是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快推进各领域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域的改革,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潜力。

历史经验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经验表明,随着技术的进步、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一国的发展总会从一种常态转换到另外一种常态。新的常态是过去发展的产物,又是未来发展的条件,影响着未来的发展;但未来发展并不完全决定于这种新的常态,它还决定于人们的战略和政策抉择。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