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党中央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铁腕肃贪,以摧枯拉朽之势强力推进正风反腐。被惩处的腐败官员人数之多、级别之高、领域之广可谓前所未有,不仅使党心民心为之振奋,也让党风政风民风呈现出久违的清新气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这样评价道:“这一年,我们着力正风肃纪,重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情况有了很大改观。”
党中央正风反腐的良好预期,就是要在从严治党中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政目标。回顾过去一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应该说持续高压惩治已经使“不敢腐”的氛围蔚然成风,全面深化改革也已经使“不能腐”的格局悄然破题。但在反腐倡廉实践中,正风反腐的最好效果就是要使“不敢腐”、“不能腐”逐步向“不想腐”转变。尽管正风反腐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重大成效,“但树倒根存,有些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仅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这意味“不想腐”的心态须继续扭转。
深化正风反腐离不开他律和自律两种方式。其中,他律就是要规范行为,即“制行”,以实现“不敢腐”和“不能腐”;自律就是要改变意愿,即“治心”,最终达到“不想腐”。党中央在过去一年中不断加大正风肃纪、严明纪律、惩治腐败的力度,就是要让腐败分子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付出惨痛的代价。严惩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为治本创造条件,形成“不敢腐”的氛围。而实现“不能腐”的格局,关键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从源头上堵塞腐败漏洞,逐步形成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作用形式看,无论是形成“不敢腐”的氛围还是“不能腐”的格局,都是正风反腐中他律方式的结果。事实上,卓有成效的正风反腐必须综合施策,加大治本力度,既需要以他律方式构建“不敢腐”和“不能腐”的机制,但更需要以自律方式形成“不想腐”的心态,实现他律与自律、制行与治心有机结合。这就要求在当前巩固和深化正风反腐新常态的过程中,坚持在制行的同时强化治心之策。
第一,突出理想信念教育。事实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缺钙”,会得“软骨病”。习总书记曾指出,“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这就很有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党员干部要提升自我境界,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高尚情操,尤其是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不要伸手,自觉抵制腐败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唯有如此,党员干部“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也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也就自然抗得住诱惑。他还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是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这“四个能否”为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具体的客观标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