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不想腐”氛围关键要“治心”(2)

营造“不想腐”氛围关键要“治心”(2)

第二,加强风险意识灌输。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台时,就以上率下,誓言将“下大气力解决”腐败和不正之风。一段时间内,社会上曾有观点认为,这次正风反腐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因政治需要而发动的廉政运动,是释放执政理念、赢得群众支持的权宜之计。然而,激烈且持续的廉政风暴,证实了这是对党中央正风反腐性质的误判。事实表明,党中央正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习总书记屡次重申,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用王岐山同志的话说,就是“谁在这样的形势下还敢顶风违纪,谁就要为之付出代价”。习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进一步指出:新的一年要继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毫不动摇转变作风,高举反腐的利剑,扎牢制度的笼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查处一个,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加强风险意识灌输就是要让党员干部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敬畏党纪国法,不要心存侥幸。

第三,重视廉政文化熏陶。文化的最大功能是“化人”。先进文化不仅是党员干部抵制腐朽文化影响的武器,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党员干部从中受到细雨润无声般的教化,在内心充盈正气。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曾有人这样形象地指出:“廉政文化就像一只无形的手,一张构建在心中的道德之网,法律制度之网能网住的是几条大鱼,道德之网所能阻挡的是所有的鱼。”廉政文化可以影响、支配、改变人的行为选择,就如同滋润大地的春时雨,能够使党员干部从中汲取持久不衰的廉洁力量。当前重视廉政文化熏陶,必须把重点放在大力培育和弘扬廉洁价值理念上,彰显社会主义公私观。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三次全会上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深化正风反腐,必须划清马克思主义公私观和非马克思主义公私观之间的原则界限,创造有利于弘扬以公私分明为核心的廉洁价值观的社会氛围,使其影响就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遏制以自私自利为核心的腐败亚文化滋生蔓延。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