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风建设  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2)

加强作风建设 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2)

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历史和现实根源,我们必须深刻分析,才能对症下药彻底根除。

一是角色转变后思想行动没有及时转变。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自身出现了三个变化。一是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和工农是兄弟。执政后党的干部成了社会管理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成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干部如果忘记了权利的来源、忘记了人民的委托,就容易变成高高在上的官僚。二是依赖关系发生了变化。战争年代,党的干部手中没有资源,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帮助,所以党员干部都有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执政后党的干部手里有了权力和各种资源,使得一些干部容易疏远群众。三是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战争年代我们党是被压迫、被围追、被剿灭者,所以时时刻刻对老百姓保持着敬畏之心,在群众面前平易近人,自觉亲近群众、帮助群众、爱护群众。执政后外部压力减弱,干部依靠群众的自觉性逐渐减弱。

二是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交换方式和分配方式,在激发人们竞争意识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金钱至上、急功近利等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影响,致使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受到严重挑战,部分党员干部对功利的追求大大超过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他们把只能在商品交换和经济领域里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用到政治领域和党的活动中,导致“权力金钱化”,腐败现象得以滋生蔓延。

三是封建主义“官本位”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以有无官职、官职大小为标准,官职越高自身价值越大。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封建主义文化影响,尤其是政府仍拥有巨大的权力,存在着“官本位”滋生的条件和土壤。一部分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干部不是把手中的权力看成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是看成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

二、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抓好作风建设的根本

1、思想教育是前提,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现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认为自己学历高了,思想认识水平自然也高了。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我们知道,只有思想上理论上清醒和成熟,才能有政治上行动上的坚定和有力。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如果在理论上、认识上是“半桶水”,也很难说在政治上能够坚定、行动上能够有力。因此,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打牢思想理论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进一步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进一步真正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提升能力是基础,必须进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新形势下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既要进一步提高对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要进一步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只有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才能提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才能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要运用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方法,在解决群众的问题和矛盾中,提高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利益矛盾的能力。要注重顺应群众意愿、回应群众呼声,入心入脑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另外,还要不断提高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运用社会化手段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