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的阿拉伯人聚居区位于突尼斯的首都突尼斯城, 是一个典型的古代阿拉伯人聚居城市,1979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12至16世纪,突尼斯处在阿尔摩哈维斯和哈斯底斯王朝的统治下,是当时伊斯兰世界中最强大、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宫殿、清真寺、陵墓、伊斯兰学校和喷泉等700多处标志性建筑展示着它昔日的辉煌。
突尼斯的阿拉伯人聚居区位于突尼斯的首都突尼斯城
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突尼斯位于北非,面临地中海,海岸线长1200公里,西与阿尔及利亚为邻,东南与利比亚接壤,面积16.2万平方公里。北部为阿特拉斯山脉的东段,占国土面积的1/3,中部为向东低斜的阶梯状台地,东北为沿海平原,南部是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该国人口910万。居民90%以上为阿拉伯人,余为柏柏尔人和犹太人及欧洲人后裔。
首都突尼斯城坐落在地中海突尼斯湾西岸突尼斯湖的顶端,是一座充满阿拉伯风土气息的旧城和欧化新城合璧的城市。建筑物大多为白色,掩映在枣椰树、棕榈树和橄榄树的绿阴中,犹如漂浮在地中海中的白莲。
突尼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公元前9世纪初,腓尼基人就在这里建立了通商据点,形成迦太基城。后来,迦太基发展成强大的奴隶制帝国。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打败迦太基,成为这里的主人。之后,突尼斯先后被汪达尔人、拜占庭人占领。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北非,进入突尼斯。13世纪,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强大的突尼斯国家。1574年,突尼斯沦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个行省。1881年,成为法国的保护国。1955年,法国承认突尼斯内部自治。1956年3月20日,突尼斯宣告独立,成立突尼斯王国。1957年7月25日,成立突尼斯共和国。
城内建筑物大多为白色,掩映在枣椰树、棕榈树和橄榄树的绿阴中
突尼斯有3000多年历史,留下200多处驰名世界的名胜古迹。突尼斯北部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海滩松软、平坦,阳光日照时间长达10小时,海滨浴场一年四季开放。突尼斯市、苏斯、莫纳斯提尔、崩角和杰尔巴岛是著名的旅游区。境内有驰名世界的迦太基、古罗马、汪达尔、拜占庭时期的遗址。旅游业是突尼斯外汇的第一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