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于敏——
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是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人民是中国梦的实现主体和依靠力量
2015年1月9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给我颁发了奖励证书,回想起那一刻,我仍然激动不已。
1926年,我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人家。在那兵火轰隆的日子里,我从唐诗宋词和历史演义中,开始明白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岳飞的精忠报国和文天祥的凛然正气。1944年,我考入北大工学院。1946年,出于对理论研究的热爱,我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并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1951年研究生毕业后,我调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始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61年1月12日,我至今清晰记得那一天,钱三强告诉我,组织决定让我作为副组长,领导一个“轻核理论组”,参加氢弹理论预先研究工作。正是这次决定改变我后来的人生轨迹。
20世纪50年代,世界核大国欲以核武器来威胁中国。中华民族决不能受别人欺负,正是这种情感,支撑着我走上氢弹研制的漫漫长路。从此,我也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一藏就是30年。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们找不到氢弹原理的突破口。转折发生在1965年9月,在这次持续3个多月的艰难科研攻关中,我们发现了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形成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5个多月后,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
正如西方科学家所言:“中国闪电般的进步,神话般不可思议。”其实创造神话的动力恰恰来自中国人民的梦想,还有许许多多无名“核战士”的昼夜奋战。在研制氢弹中,我曾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即使时光倒流,我依然会坚定地选择这条路。
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我期待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报国为民的理想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