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2)

黑龙江: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2)

三是推动意识形态的主导方式多元化发展。在意识形态日趋多样化的时代,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上存在的一切有利条件,不断拓展传播途径和方法,构筑全方位立体式的主导格局,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合力。首先,反思传统的意识形态主导方式,“填鸭式”的灌输已经严重束缚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认知,现在我们要通过对比、选择,人们才会加深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优越性的认识,并达到认知和实践的统一,只有这样主流意识形态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塑造成社会成员的社会意识,实现主流意识的引导。其次,在文化层面发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文化功能。借鉴大众文化传播的合理要素,以贴近群众的情感表达,在激发受众的情感过程中使大众接受传播主体所要表现的内容,要结合网络特点,不断创新结合方式,洞察大众的心理变化发展的倾向,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和社会整合功能。

三、加强网络安全与发展的顶层设计

面对全球化,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问题最终指向的是实践问题,也就是解决“知和行”的关系,主流意识形态应该和实践保持着相互融合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意识形态主导权其实是一场以和平方式进行的漫长的文化传播交流的过程,只有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的生命力,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有能力在网络上引领纷杂繁芜的各种意识流。对此,我国可以从三个维度梯次展开顶层设计:

一是在政策、法律层面做出积极调整,出台与“制网权”和“制信息流动权”等相关的“网权”管理措施,对网络入侵检测、舆论监测等关键技术领域进行重点开发扶持,配套研发国家安全事件情报信息分析系统,占领网络空间综合技术管理制高点,提升国家网络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是融合各种力量构建网络防御体系,这个组成必须是全面、合成和系统的。即构成一体化的多维预警体系,对互联网、各种专用网进行有效控管、实时监测,对网络信息资源、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专业化分层、分级防护;构建更为合理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机制,铺设不同权利主体之间公正的博弈路径、开辟多种有效的民声传达渠道,建立多样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以期在网络意识形态认同与批判之间达到动态平衡;应对中国网络安全与发展要求,政府已经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这是推动跨部门协调的开始,整个网络安全与发展必须在一个符合网络发展客观规律和内在需求相结合的条件下才能真正有效地展开和实现。

三是网络安全管理构成要素众多,各个系统间必须良性运行协调,形成统一、联合的体系运行模式。它的远期目标应该从网络安全与发展相关的核心技术、基础设施、关键设备等方面,实质性地提升和改善中国网络安全能力,提升中国在全球网络产业链中的地位,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网络强国”的伟大目标。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