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抓手”增强检察队伍党性修养(2)

以“五大抓手”增强检察队伍党性修养(2)

坚守捍卫公正的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能过程、从党性修养中淬炼出来的职业使命使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就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法律监督的职能定位,决定了检察机关对于维护法律尊严、捍卫公平正义当属责无旁贷。这一使命的实现,则源于自身对法治信仰的坚守。首先,思想上崇尚法治。始终坚守为国家、为社会、为当事人尽心尽责的执着追求,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坚定捍卫法律公平正义的信念,真正做到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依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其次,行动上践行法治。强化法律治理观和履职意识,坚持用法治思维解决司法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用坚定的法律信念、坚实的法治精神和捍卫法律尊严的勇气,自觉维护法治权威,保证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再次,做厉行法治的典范。带头弘扬法治精神,自觉加强职业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更好地改进和强化法律监督工作,做到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提升清正廉洁的自律意识

廉政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地基”。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作为反腐败的重要力量,如果自身作风不正、不净、不纯,就不敢、不能、不善去监督,就无从保证司法公信力,公平正义就不可能实现。所以,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的关系不是同等重要,而是尤为重要。一要心存敬畏。做到“五个”敬畏,即敬畏人民、敬畏法律、敬畏道德、敬畏制度、敬畏责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守住做人做事底线,做到“思”而出乎理智、“做”而有所顾忌、“行”而不忘法纪,切实为人民掌好、用好检察权。二要胸怀自律。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养成“日三省吾身”的良好习惯,对照工作职责,反思自己的行为,检查自己的作风,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自省自律,自我调控,自我约束,做到既能见贤思齐,又能睹恶鉴失,增强自持、自觉、自主、自拔能力。三要头顶戒尺。在建立健全体现党性修养要求的机制制度的同时,切实增强执行制度的刚性,在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中不断“倒逼”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尤其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着力解决检察人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践行执法为民的职业良知

检察职业良知是党性修养的底线,是党和人民对检察干警诸多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检察干警安身立命之本、为人处事之基和公正司法之魂。“职业良知来源于职业道德”。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体现在执法办案过程中,追求执法办案的政治、法律、社会效果就是对职业良知最有效的践行。每一名检察干警都要严格按照曹建明检察长就新时期检察职业良知提出的五方面基本要求,自觉约束自己,不断夯实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道德根基,并转化和凝聚成践行执法为民的正能量。在执法为民方面,特别要做到三点:一是处事公道。检察干警集国家权力实施者、法律执行者、法律监督者、公民权利保护者、法治观念教育者和规范行为示范者等诸多国家和社会职能于一身,做到公道正派、襟怀坦荡、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至关重要。二是执法爱憎分明。坚持原则,忠于法律和事实,不拿感情谈工作,不拿原则作交易,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旗帜鲜明地打好反腐败的攻坚战,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真正把人民群众的要求落到实处。三是执法合法合情合理。既要坚持原则、严格执法,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当事人利益诉求为导向,在法律和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内综合考虑,在法理情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真正使案件处理的过程变成思想疏导、理顺情绪、感情交流及教育感化的过程,确保案件的处理结果既于法有据、公正合理,又符合人之常情,易于当事人接受,便于执行,达到法、理、情的有机融合,实现执法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作者为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