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公车拍卖树立典范 确保“车改”实效(3)

望公车拍卖树立典范 确保“车改”实效(3)

拍卖公车易,消除特权思维难

本次进行的公车拍卖,是全国范围进行公车改革以来的第一场拍卖,虽然拍卖的车辆只是中央各部委及相关部门的,但此次拍卖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标志性意义。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除了省部级官员和必要的通信、执法、执勤及其他特种车辆外,各部门都已经不再具有或配备合法意义上的公车了。如果这样的拍卖方式能够进行顺利,可能会为接下来在各地方进行的公车改革提供镜鉴。

公务用车,首先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无论是在许多官员看来,还是在普通市民看来。虽然这种身份象征,本就不应该出现和存在,虽然这种身份象征本就是非法的,也不是合规矩的,但是,公车改革改了20多年才改到了现在这个程度,公车在官员心中的特权意识之浓并非只字片语可以说清楚。

公车拍卖了,但完全让我们的官员摆脱特权意识却并不容易。许多单位的公车像一头被盖住了眼睛的毛驴一样,基本没有歇息的时间。这说明,每一辆公车,都是为单位、官员以及司机出了大力气、帮了大忙的。名义上的公务车,也容易成为官员和司机的私家车。大量的公务车,真正服务公务事宜的份额甚至不超过1/3,“车轮上的腐败”每年消耗公共财政3000亿元的说法也并不夸张。

在本场拍卖会中,我们看到了一辆有“特色”的公务车:一辆登记于2009年4月的“帕萨特SVW7183LJD”已经跑了超过88万公里,是表显里程数最高的公车。也就是说,这辆车每年大约跑18万公里。平均算下来,大约每天跑490公里。在北京这个“堵城”里,能够出现比出租车还“拼”的车辆,是很不容易的。这说明,一辆公车存在,整个单位至少是某个科室的人,都会把这辆车当成私家车,能用则用,从来不再乎。这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的一个具体表现。

2015年,各地方政府的公车改革也将全面实施。在中央各部门的带头示范下,各地方政府的公车改革在方案设计上,并不是很难。接下来像中央各部门一样进行公车拍卖,也将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拍卖公车容易,消除特权思维难。一者,公车的数量仍然没有完全透明化,实现公众监督仍然很难;二者,我国公车改革仍然未步入制度化层面,公车改革方案中所讲的“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

本次公车改革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比如,公车改革方案中提到,省区市厅局正职负责人、县市区乡镇正职主要负责人,可鼓励他们参加车改。也就是说,在许多单位,本次车改还是留了很大的回旋余地的。这说明,公车改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仅仅看到中央部门拍卖了几辆公车,就认为可以消除“车轮上的腐败”了。

公车改革用“公开”来换挡提速

公车改革长期牵动社会神经。一来,“车轮上的腐败”长期吃药不见好,百姓深恶痛绝。二来,轮子一转,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老百姓有权并希望监督钱都去哪儿了。从这个角度上说,公车改革不应“静悄悄地进行”,而需要在公开中“动真格”,在“动真格”中及时信息公开。

按照中央出台的指导意见,地方各级公车改革今年启幕,年底前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各地能不能像中央层面这样公开透明动真格?这不仅影响本轮车改的效果,也影响群众对改革的信心。

这首先因为,车改稍有不透明,极易催生各种飞短流长,甚至引发民怨民怒。今天中国人的权利意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强,特别是关乎“公家”的事,就算跟我“没半毛钱关系”,也得让我知道。越不公开,越会好奇,越怀疑里面有猫腻。一些没来由的吐槽甚至谩骂,往往是由于不知情而导致的情绪宣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