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贵在涵养、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积极健康的人格

大学贵在涵养、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积极健康的人格

摘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责任感,但是我们不能刻意地煽动学生的情绪。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仅有悖于大学教育的理念,也丧失了作为一个社会长者应有的关爱责任之心。

大学是什么?这个似乎是不难回答的问题,因为自从1088年世界最早的博洛尼亚大学算起,这种起源于欧洲的教育组织在人类社会中已经有920多年的历史,大学已经遍布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准确地定义难,就难在就目前为止全世界的大学没有绝对统一的功能、统一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

要系统地论述这个问题实在不是一两篇短文章能够说得清楚的。但就中国大学100多年的历史来看,中国大学是整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紧紧跟随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其目的是振兴中华,其学习内容也就相应地与改造中国相一致,即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发展过程。近代的中国教育家们在摸索滚爬了100多年来,虽然在人才培育的具体方法、路径上有不同的意见,但关于大学的最高任务和目的应该是有共识的,那就是涵养科学理性精神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

大学主要是传播知识的吗?大学必须要传播知识,但是传播知识的机构很多,人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也很多,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时代,学习知识可以有很多的渠道和机构,为何大学还有着神圣的光环呢?而且仅仅有知识的人如何保证其功利性的诱导不会侵害人类的利益呢?

大学培养的是社会精英人才,他们肩负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人才的使命,因此他们必须是有高度道德责任感的人,是具有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人,而不是简单的、情绪化的人。

袁贵仁同志强调“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就是从涵养科学理性精神和培育健康人格的大学生的角度所作的符合高等教育宗旨和目的的规定。试想一想,一个老师在没有搞清楚事实真相,或者不懂得问题的内在学理,动不动就在课堂上发泄,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吗?一个老师一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一听到或者看到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就大肆渲染、尽情煽动学生对于社会的冷漠、仇视、恐惧感,这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有好处吗?一个老师无限地夸大社会的黑暗面忙着对于年轻的学生对于社会、国家、个人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吗?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责任感,但是我们不能刻意地煽动学生的情绪。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仅有悖于大学教育的理念,也丧失了作为一个社会长者应有的关爱责任之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评论自2013年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

宣讲家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

责任编辑:张小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