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如何做到“情”不走虚,让人们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知行合一”,但实践中知行分离、知行脱节的现象也多有出现。一些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就是不践行、不付诸行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知与行相脱节的现象,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在情感上形成真正的认同。情感是人的心理结构的核心部分,人的任何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同样也是如此。如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有知识上的认知,而无情感上的认同,又怎么可能有生活中的践行呢?我记得王燕文部长2013年10月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的《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振社会精气神》一文里,就曾深刻分析过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知行脱节现象及其成因。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同样存在这一现象、需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做得“更深入人心”,要求“落细落小落实”。深入人心怎么深入?关键靠情感认同。没有情感上的认同,深入人心就无从谈起。强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当前既面临着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从有利条件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特别是民生持续改善,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成果,党风政风及社会风气气象日新,整体形势向上向好、催人奋进。人们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衷心拥护,对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高度认同,对我国发展的前景和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毫无疑问,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得到人们情感认同的最坚实基础,也是最有利条件,对此我们应有高度的自信和自觉。从面临挑战看,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甚至出现不少价值认同上的冲突。要在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多样多变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现在,各地在强化情感认同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但有些还是比较注重形式、忽视内容,达不到以情感人、直抵人心的效果。如何在促进情感认同上不走虚?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让人们在实践中能感知、能领悟,才能真正达到情感的认同。关于如何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这套丛书已有一些涉及,但还可以组织力量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
江苏:知、情、行相统一是培育弘扬之道(2)
- 党的建设:锻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025-08-13
- 党的建设:锻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025-08-13
- 回响丨义立天地2025-08-12
- 旗帜网:2025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主要工作2025-08-01
- 开展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应坚持系统观念2025-07-24
- 开展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应坚持系统观念2025-07-24
- 旗帜网: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2025-07-15
- 中央八项规定奠定长治久安坚实基础2025-07-15
- 中央八项规定奠定长治久安坚实基础2025-07-15
- 【党员课堂】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2025-07-07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徐辉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类学价值——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周年之际
- 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创新与活力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 快评丨“五年规划”,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新、高、绿、强” 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鲜明特征
- 陈昭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青藏高原实践
- 文旅市场“热”力足,点燃经济发展强引擎
- 周峰:中国理念与中国智慧的集中展现——深刻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逻辑旨向
- 展示发展新成果,促进农产品消费
- 金秋"丰"景遍华夏 颗粒归仓稳国基
精选视频

读懂中国的五年规划
如何继续传承和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始终发扬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始终发扬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始终发扬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