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抢抓新机遇,推动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发展
新常态下,民族地区面对后发赶超的重大机遇期,必须进一步提振信心,着力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举措,把新机遇转变成推动跨越发展的新动力。
转变发展理念,以思想跨越引领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新常态下,民族地区只有对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才能以思想的跨越引领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必须科学认识我国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树立发展信心,坚定发展决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摆在中心位置。必须以时不我待的意识抢抓新常态下的新机遇,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发展生态经济,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必须充分认识民族地区在新常态下的潜在优势,以“钉钉子”的精神和“拼力跳起来摘桃子”的拼劲,努力保持一个有质量的较快的发展速度,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努力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明确主攻方向,夯实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经济基础。推动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必须瞄准重点,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夯实跨越发展的经济基础。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空间大、要素价格低廉等比较优势,抢抓先进生产力转移的现实机遇,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大力引进和发展环境友好型新兴工业产业,实现工业扩量提质。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各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做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以及就近城镇化等工作,形成城市群带动、大中城市支撑、风情城镇及特色民族农村协调发展的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格局。立足生态优势,抓住国家更加注重发展生态经济的重大利好,做强做优生态旅游业和现代特色农业,打造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品牌,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发展。
加大改革力度,充分释放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新活力。改革是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相对而言,民族地区向改革要红利的潜力远大于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亟需紧紧抓住这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好时机,努力探索符合民族地区实情的改革路子,找准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从长期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资金、人才、体制机制等瓶颈着手,力争在行政审批、生态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民生保障、人才制度等事关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全力打造开放包容、活力迸发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民族地区流动,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加快创新驱动,形成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新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民族地区必须将创新驱动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逐步将要素驱动为主转变为创新驱动为主,以强有力的创新驱动激发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能。强化政府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政策、资金、创新人才队伍等关键环节的统揽作用,把人才作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第一资源,切实增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开发的效率和适用性。坚持企业在创新驱动中的主体作用,强化创新在企业发展战略、重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及管理决策中的龙头作用。
强化改善民生,让民族地区群众共享跨越发展成果。新常态下,民族地区应将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发展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充分认识民生改善与发展的互促互利关系,把握好国家加大对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民生投入的契机,更加积极主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着力解决好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等民生问题。着力推进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攻坚,使扶贫资源集中向扶贫难度大的区域和群众倾斜,大力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工作,走出一条营养式“输血”与功能型“造血”并重的扶贫新路子,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贫困群众。
(作者为自治区党委常委 南宁市委书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