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危机斡旋考验德“有为外交”

摘要:眼下,乌克兰局势仍处于胶着状态。德国媒体认为,默克尔及其他德国政要在慕安会上的表态以及德国政府过去一年中为斡旋乌克兰危机所作的努力都表明,德国调整外交政策不是纸上谈兵。但其成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2月8日落下帷幕。德国关于其外交政策调整的表述引发舆论关注。分析人士指出,乌克兰危机给德国调整二战后奉行的“低调克制”外交带来契机,能否在斡旋过程中发挥更多影响力、能否按照符合德国和欧盟意志的方式化解危机,将成为考验德国新外交政策的试金石。

KQ@9ZCY8P](_~~VGR38A1X3

(图片说明:2月7日,在德国慕尼黑,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第5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讲话。默克尔表示,通过向乌克兰输送更多武器不能平息冲突,军事手段不能解决乌克兰危机,各方应通过政治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

乌克兰危机将德国推至外交博弈的风口浪尖,也给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提供了机会。

去年慕尼黑安全会议前夕,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有为外交”的理念。在随后的安全会议上,德国总统高克和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先后表示,德国已准备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时隔一年,冯德莱恩在本届慕安会上对德国具体如何实行“有为外交”作出解释,分五个方面阐述德国希望通过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包括合作发展、合作应对冲突等。

冯德莱恩多次提到乌克兰危机的例子。譬如,乌克兰危机需要各方共同应对,欧盟、北约及欧安组织应发挥更大影响力,作为三个组织的成员国,德国有“与盟友共同分析决策的意愿以及合作解决冲突的能力”。

施泰因迈尔在本届慕安会上也重申了德国调整外交政策的决心。他说,关键问题不是德国是否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力,而是“在哪儿”和“如何”发挥影响力。

H7G1K1(K@ZJFXDA7X93`K$U

(图片说明:2月8日,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在德国出席第5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说,受历史因素影响,德国不太可能通过军事途径发挥更大影响力,因此只能走政治途径。而斡旋乌克兰危机成为德国扩大自身影响力的一个契机。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