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菲律宾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2)

世界文化遗产——菲律宾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2)

正被抛却的“旧爱”

古老的伊富高部落人民用劳动双手创造了沧海桑田,而古老的梯田文化犹如一株枯木迷失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春天里,它面临的是传统生活方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矛盾。伊富高梯田水稻一年只收获一季,其总产量仅能保障当地人五个月的粮食需求,其余时间都需要从外省进口。一位42岁、有8个孩子的木雕工匠说:“我家有一块梯田,每年的产出仅供全家两个月的粮食,其余10个月必须靠副业赚钱为生。一个月卖木雕制品大约收入4000到4500比索(约合500多元人民币)。”正是由于这种劳动的入不敷出,伊富高的年轻一代在抛却 “旧爱”,转而倾心于从事跟旅游相关的工作,譬如手工编织、木雕等引导游客前往水稻梯田参观。

如今,年轻的伊富高人已切断了自己与水稻梯田的纽带,他们甚至厌恶去耕种山间梯田的想法。原因很明显,脱离沉重乏味而又繁重的手工劳作,种植梯田已不再是现代社会一种获利和现实的劳动来源。 由于劳动力短缺,25%至30%的梯田已处于荒废。

两千年以来,伊富高山上的稻田一直是依山坡地形种植的

两千年以来,伊富高山上的稻田一直是依山坡地形种植的

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菲律宾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被列为世界遗产的由4个市的5个梯田群组成,分别为基安干市梯田群、洪端市梯田群、梅奥瑶市梯田群以及巴纳维市的邦雅安和巴达特梯田群组成,梯田的总长度大约是20000公里。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无视于灌溉沟渠走向的建筑物的出现,价值有有许多田荒废、废耕。景观维持成为菲律宾政府的一大难题。所以,这项世界遗产在2001年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为了保护稻米梯田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此同时提高居民的劳动生产能力,菲律宾当局、当地政府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当地的水文环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对针对居民进行了一系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教育。1995年,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宣布在菲建立“国际梯田委员会”,而后,“巴纳维水稻梯田责任组”诞生,专门管理伊富高梯田。2002年4月中旬,世界遗产委员会派出专家组到伊富高梯田考察,旨在与菲政府合作拯救梯田,将梯田从濒危名录中删除。

神圣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使这里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神圣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使这里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专家认为,对稻米梯田生态系统保护的同时也维系了当地文化、风土民情的源远流长,这为旅游景点尤其是世界文化遗产景点的可持续化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但是,对于菲律宾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遗产项目的保护,在菲也有不同声音。一位伊富高议员索罗门·库噶拉沃对记者说:“如果世界遗产委员会为了保护原始景观而让伊富高人回到过去的生活方式,我们都不会答应。我们不能像博物馆陈列古董似的陈列原始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发展,需要与现代社会同步。梯田是伊富高人的骄傲,它是我们文化与传统的根。目前,原始农业生产无法满足伊富高人的物质需求,因此我们不得不忽视甚至放弃梯田。”他表示,欢迎世遗委员会保护梯田,但同时,应该允许当地发展经济,向现代化迈进。

责任编辑:宋丽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