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亮点”昭示发展新机遇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亮点”昭示发展新机遇

摘要:“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正在逐步提高,经济发展的代价正在得到控制,经济活动的秩序趋于规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种种迹象和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升级的关头,诸多“新亮点”正在显现,将会释放巨大的潜在需求,给自身以及世界经济注入强大的新活力。

再过几天,就是中国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农历羊年春节。当“年”的脚步愈加临近,有一种声音显得突出而刺耳——近年来,几乎每年春节前后,海外都会出现“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今年甚至还打上了“羊”的标签,认为中国未来的经济表现会如“羊”一般绵软、缺乏活力。

“唱衰”的论据大多基于去年全年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刚刚公布的2015年1月份经济数据。甚至有人推论,中共的强力反腐削弱了经济增长,而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要目标的改革亦处于胶着。

的确,如果仅仅从GDP增速、进出口、PMI、CPI等数据衡量,无论是去年全年还是今年开年的经济表现均显示: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加大。

但如果在“新常态”——这一研判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逻辑下去考量,寻求隐含在数据中的积极因素,又会发现,一些新的亮点和能量正在积聚,构成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机遇。

2014年,中国的经济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这其中,投资增速仅为15.7%比上年下降将近4个百分点;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细读这些数据,会发现其深层次的变化和变化中蕴含的机遇。机遇表现在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此消彼长”,这符合中国优化结构的大方向,有助于增强中国经济韧性和发展潜力。

“过去长期存在的投资远快于消费问题,导致投资、消费之间需求结构失衡。现在投资比重下降,消费比重提高,说明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消费潜力还会进一步释放,而消费特有的稳定性也将使经济运行更加平稳。

机遇表现在服务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去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6739亿元,增长8.1%,占GDP比重达到48.2%,超过占GDP比重42.6%的第二产业增加值。

早在1994年,中国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就已超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但直到2013年,中国才第一次出现服务业创造的GDP超过第二产业,完成中国“三资产业”从农业主导到工业主导,直至现在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结构。

普遍认为,随着由改革推动的简政放权、对内开放的程度逐渐加大,中国服务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格局。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同时,中国的制造业也正在向中高端迈入,一些已经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如高铁、光伏产业、造船等,亦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机遇还表现在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提倡和推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将激发新一轮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据悉,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全国创业投资机构1000余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

以“一路一带”为标志的“升级版”走出去战略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主角”,这将是今年最有特点的机遇。受访专家认为,“一路一带”将通过基础设施把中国周边的力量调动起来,互联互通顺畅,除降低贸易投资的成本,还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各国带来利好,形成互利的、全球分享的格局。

去年,中国经济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也酝酿着机遇。随着中国资本输出时代的来临,中国的资金、资本将主动地进行升级版走出去战略。而开放将反过来倒逼国内改革,从而引进更多的市场制度,如上海自贸区的“权力、责任、负面”清单等,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

最值得欣慰的是,虽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了,但是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下降。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高于GDP增速;就业形势也比较稳定,这成为保证收入增长的一个基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94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0%,说明民生受到经济换挡的影响较小。

“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正在逐步提高,经济发展的代价正在得到控制,经济活动的秩序趋于规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种种迹象和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升级的关头,诸多“新亮点”正在显现,将会释放巨大的潜在需求,给自身以及世界经济注入强大的新活力。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