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着力健全选人用人管人制度。大量案例证明,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不受监督的权力越大,导致的腐败越严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越是位高权重,越要受到严格管理和监督。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管理干部,为权力戴上“紧箍咒”。要严把选人用人关,探索建立实名推荐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带病提拔”问题责任倒查等制度,严厉查处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健全抓早抓小工作机制,及时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针对苗头性问题及时谈话函询,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加大抽查核实力度。要把一把手作为监督的重点,规范一把手职责权限,明晰权力边界,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要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实效。巡视监督要下沉一级、紧盯一把手,创新方式方法,加快节奏频率,强化震慑效果。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要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聚焦主业,瞪大眼睛,及时发现、报告和查处问题。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参与、支持,注重发挥新媒体、新技术作用,充分释放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的正能量。
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哪里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哪里就容易滋生腐败。行政审批、国有资产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是腐败现象发生的重灾区。要围绕管好权、看好钱,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堵塞制度漏洞,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要简政放权,进一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审批流程,提高审批透明度,压缩自由裁量权;对审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要分解权力、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要以市场的办法防治腐败,凡是能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事情,应当尽量用市场机制来解决。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实行阳光交易,严防暗箱操作。要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把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纪委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国企领导班子的监督,搞好对国企的巡视,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坚持强化自觉与监督惩戒并重,狠抓制度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下一步就是要严格执行。“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有法不行,与无法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带头执行制度,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言必信、行必果,树立良好导向。要按照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要求,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让规矩、纪律、制度等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制度执行提供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要让制度笼子通上“高压电”,加大制度执行的检查督促和惩戒力度,对违反制度的行为零容忍,严格追究责任,不能网开一面、下不为例、情有可原,防止“破窗效应”,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