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各种意识形态的挑战大胆无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苏联的挑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改革开放以后,面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挑战,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坚定地举起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大旗;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法轮功”的嚣张气焰,果断遏止邪教势力的蔓延;面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旗帜鲜明地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批判;面对西方强势话语和错误思潮影响,国内一些人认识发生偏差、盲目跟风的现象,习近平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大胆无畏。
2.中国共产党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根本原则和具体方法
中国共产党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根本原则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了处理思想问题的基本原则,即民主原则;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进一步阐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思想问题的原则,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原则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习近平同志对意识形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划清界线、批评错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等一系列原则的提出,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意识形态问题指明了方向。
在9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经验,形成了宝贵的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具体方法。毛泽东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归结为说理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成分多元化、经济利益差异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日益明显,说理教育的局限性逐步显露。
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只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