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升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能力(3)

切实提升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能力(3)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是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围绕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党性与人民性、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党动手和部门负责等问题,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为新形势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遵循。

从说理教育、民主方法到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再到正面宣传、网上斗争、舆论引导等方法的变化,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发展和完善,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能力的不断提升。

3.切实提升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能力的重要抓手

中国共产党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态度、根本原则和具体方法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切实提升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能力提供了方法遵循和意见指导。

要有充分的理论自信。在当今社会人们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在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渗透日益加剧的条件下,社会上、高校中出现各种不同声音,甚至出现了一些由错误思想观念引发的局部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错误观点虽然看似声势浩大、来势凶猛,但大都强词夺理、外强中干。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充分的理论自信,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来观察和处理问题,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以高度自信、坦然开放、勇敢无畏的态度来应对各种意识形态挑战,勇于同错误思想观念作斗争,主动举旗、敢于亮剑,积极引导人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要有坚定的处理原则。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基本原则,为我们今天处理意识形态问题和辨别社会思潮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过程中,要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划清界线、批评错误,尊重多样、包容差异,引领思潮、凝结共识等基本原则,正确处理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社会思潮的多样性等关系。针对近年来一些国家把我国的发展壮大看作是对其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挑战,进而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分化的现实挑战,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遵循党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原则,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

要有科学的处理方法。从我国目前意识形态问题处理的总体状况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概括而言,我们比较习惯于采取显性、直接、理论、正面、阵地战的方式来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而较少通过隐性方式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较多采取刚性方式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而较少采取弹性方式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较多采取强制性手段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而较少通过耐心细致、潜移默化等方式处理意识形态问题。因此,要学会采用辩证的方法,以显性与隐性、直接与间接、理论与活动、正面与迂回、阵地战与游击战等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意识形态问题。我们既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上的宝贵经验;又要善于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过程中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切实提升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