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兴庆:目前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劳动力过多、农业经营规模过小、农业劳动生产率过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依然是主要政策取向。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谁来种地”的问题在逐步积累,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暴露。2013年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比重已超过40%,按此趋势发展,到2016年,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比重可能达到50%。由于农村每年新进入劳动年龄的新成长劳动力几乎都转向非农产业,农业从业人员几乎只有存量、没有增量,这意味着时间每延后一年,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就长一岁。再过10年、20年,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就会像现在的日本一样主要由60多岁、70多岁的人组成。因此,从现在开始,在农业现代化中“人”的问题上,我们应该两手抓:一手抓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为留在农业的劳动力扩大经营规模创造条件,特别是要促进中西部地区和县域的工业化城镇化,为年龄较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向非农产业就业创造条件;一手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农业现代化培养一批中坚力量,加快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努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认定、扶持体系。
求是网专访: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5)
- “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2025-03-07
- 走自己的路:新中国75年发展的一条根本经验2024-10-17
-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2024-02-02
- 这个“大学堂”何以引人入胜2024-01-24
-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2023-12-26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2023-12-06
-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2023-11-29
- 亚残运会圆满落幕,有爱无“碍”绽放荣光2023-10-30
-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2023-10-27
-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2023-10-27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董昀 | 读懂中国的五年规划:“十四五”回顾 “十五五”前瞻
- 【党员课堂】陈坚: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作风建设篇
- 铭记抗战历史,在吾辈自强中勇毅前行
- 算力跃居全球第二 数字中国崛起的新质生产力密码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超越竞技范畴的技术革新引擎
- 用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激活消费引擎
- 绿水青山间的富民路——“两山”理念二十年实践启示
- 弘扬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深刻把握持续践行“两山”理念
- 王莉:【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以伟大抗战精神照亮新时代奋斗之路
精选视频
【学习思想】千年生态智慧闪耀绿水青山间
《地道战》背后的真实抗战史
巩固文化主体性的“行”与“径”:新时代的行动与实践
文化主体性的“魂”与“根”: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的文化主体性
鸦片战争后传统文化的“破”与“立”:从近代困境到当代觉醒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