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网专访: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4)

求是网专访: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4)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不尽相同,南方与北方、农区与牧区、平原与山区、城郊与农村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很大,在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农业适度规模大小等方面不可能完全一样,全国不可能按一个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环顾当今世界,无论老牌的工业化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除少数人口极少的国家外,农业都比较发达。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水缺、经济体量庞大的大国而言,建立起发达的农业产业至关重要。农业是与土地、水资源等资源禀赋条件密切相关的产业,各国资源禀赋条件差异较大,其农业发展的道路也各不同。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可以借鉴别国经验,但不能照搬照套。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仅7亩多,即便90%的农民转移出去了,留下来从事农业的农户户均规模也只有70亩,与欧美国家相比这个规模仍然小得可怜。尽管我们应该把促进土地流转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但无论土地怎样流转集中,都不可能与欧美国家在土地经营规模上拼大小、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上拼强弱。我们应该发挥农业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农产品,在产业链条上拼长短、在附加值上拼高低。

求是网: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的手拉手关系。“没有新型城镇化创造条件、辐射带动,农业现代化就难以推进。”但既然强调一个“新”字,就说明过去的城镇化发展存在诸多问题。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的新型城镇化工作要如何推进,才能更好地助力于农业现代化呢?

叶兴庆:我们不仅与一般国家一样在工业化城镇化初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而且还长期实行城乡二元体制,这种城乡二元体制固化和延长了城乡二元结构。受城乡二元体制掣肘,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未能相应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开始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主要是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提高农产品价格,从靠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进行工业化原始积累转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但城乡二元体制依然根深蒂固,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最突出的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彻底,导致农业副业化、农户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影响到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大量农业劳动力不彻底转移出去,土地无法流转集中、经营规模无法扩大,现代农业也就无从建设。为改变这种局面,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要求,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要求。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把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作为主要任务,把彻底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作为追求目标。这与以前的城镇化相比,更有利于把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彻底解放出来,为土地流转集中、扩大经营规模创造条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新型城镇化创造条件、辐射带动,农业现代化就难以推进”。

求是网:现代化归根结底还是人的现代化,那么农业现代化最终也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如同李克强总理在讲话的最后着重强调的“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农民平等享有成长进步、‘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在您看来,未来我们要朝着何种方向努力,才能解决好农业现代化中“人”的问题?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