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路径与对策 (2)

吉林: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路径与对策 (2)

摘要: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工程,我省各相关部门只有合理地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围绕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公平发展目标,坚持把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规划,采取积极措施,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实现我省教育发展公平。

第一,优化城乡教育经费资源配置,加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在当前城乡二元教育发展水平的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因而我省各级政府要围绕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公平的发展目标,优化教育经费资源配置。首先,强化义务教育的法律建设,保障教育经费资源的投入、分配、使用、管理、监督等制度的法律化。其次,大力提高教育支出,各级政府要保证经费依法按比例增长,并且每年经费应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再次,规范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教育列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先满足教育资金的需求比例,加大对薄弱地区和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最后,深化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问责和投资效益,完善弱势补偿制度。

第二,统筹城乡教育师资资源配置,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在于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以宏观整体方式均衡配备城乡师资,扶持农村学校师资培训,完善培训相关政策和法规,提升教师的职后培训与素质能力;其次,落实城乡教师的工资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各项津贴补助标准,给予农村教师更大的收入优惠和倾斜政策,建立人才引进、培养、留住机制,吸引教师到农村任教;再次,建立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机制,打破城乡学校界限,利用行政手段,完善教师在校际的轮岗制和淘汰制,使城乡校际之间的师资水平真正趋于均衡;最后,合理调整城乡教师编制,设立国家农村教师岗位,通过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等多种形式,为农村输入高素质教师人才,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与整体水平。

第三,完善城乡教育办学条件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防止城乡拉大差距,我省各部门应该尽快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城乡学校整体布局结构的公平合理。首先,制订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的基本标准,统一办学条件,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缩小学校之间的过大差距;其次,加大对农村学校建设的改造力度,强化城乡义务教育硬件均衡建设,合理规划城乡间的物质和师资条件资源配置,大力提升校舍、教学和实验设备等基础性建设,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整体面貌;再次,各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调控城乡中小学办学规模,逐校核定学校办学承载能力,科学编制招生计划,继续加大向农村学校倾斜力度;最后,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城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资源共享,建立丰富的城乡教育共享资源信息库,实现城乡教学场地、仪器设备、教学课件、馆藏图书等资源共享。

总之,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工程,我省各相关部门只有合理地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围绕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公平发展目标,坚持把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规划,采取积极措施,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实现我省教育发展公平。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