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潜规则失去土壤、通道和市场(2)

让潜规则失去土壤、通道和市场(2)

 二

党内潜规则侵蚀党的肌体、败坏党的作风、损害党的形象、疏远党群关系、激化社会矛盾,它无形中消解和扭曲党的制度,使党规党法效果大打折扣,使腐败治理难度加大,使社会道德基础和党的价值理念变得脆弱,应当引起高度警觉。

党内潜规则导致党内明规则变形失灵。在党内,以党章为核心的一系列党规党法是指导所有党员干部思想言行的根本准则,而在那些信奉潜规则的人看来,党规党法只是形同虚设的“纸老虎”、“稻草人”、“橡皮泥”,是不带电的高压线。比如,有的党员干部“不认主义认实惠”、“不信马列信鬼神”,精神上“缺钙”,患上“软骨病”;有的溜须拍马,“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搞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小圈子选人”、“选小圈子的人”,挑战党的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有的信奉好人主义,“多栽花、少栽刺”,导致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流于形式,等等。潜规则就像一只无形的手调节着党内关系,左右着党规党法的执行效果,导致党规党法的规范力、引导力下降。

党内潜规则加大腐败治理难度。潜规则的运行实质是为了追求一种按照明规则运行所不能达到的目的和利益,牺牲的是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满足的是少数人的不法利益,必然伴随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腐败行为与潜规则之间存在着互生互动关系:党内潜规则既是党内腐败的滋生物,又是党内腐败的重要诱因。一方面,腐败的多发加速了党内潜规则的蔓延,使党内潜规则成为人人都要去适应的生存法则;另一方面,党内潜规则催生了腐败,促使腐败行为巩固和长期化,使人们对贪腐行为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形成贪腐的党内氛围和社会环境。潜规则的盛行,使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成为官场至上的准则,必然导致权力腐败。一些被查处的贪官,不与组织交心交肺,却与老板勾肩搭背,总是遭到一帮不法商人“围猎”,他们如影随形,狼狈为奸,肆无忌惮地大搞官商勾结、利益输送。潜规则凝结在社会的关系网中,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往往在拉拉扯扯、推杯换盏、灯红酒绿中完成了利益交换。党内潜规则的滋生蔓延,会导致党的组织由“大熔炉”变成“大染缸”,干扰领导干部的身心健康,身处其中,长期熏染,就会“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对腐败易形成认同和接受心理,甚至会出现“前腐后继”的腐败现象。

党内潜规则对党的价值理念和社会道德带来冲击。潜规则文化一旦被党内接受,它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取向和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必然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党内潜规则满足的是某些党员干部的私利,往往比正式规则更有吸引力和存续力。党内潜规则与我们党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相径庭,扭曲了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引起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言行的混乱和理想信念的动摇,使他们精神空虚、心为物役,金钱至上、名利第一,心无敬畏、行无底线。党风是政风和民风的导向标,党风正,则政风清、民风淳。党内潜规则的盛行导致社会道德滑坡,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模糊甚至颠倒,现代社会应有的法治、公平、规则等基本理念难以彰显,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因此变得脆弱。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