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到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经济问题的思索与实践,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引发了学者们的关注。
“这是习近平对自己提出的‘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遵循,也是对30年前邓小平提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初稿’的赓续,写就了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新篇章。”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顾海良教授说。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教授认为,习近平对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第一个就是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理论上的进步,是对“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提升。没有“基础性作用”的提出,就不可能有“决定性作用”的升华。这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客观分析,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3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始终是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在对党的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和理论探索的回顾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在市场基础性作用前面所加的关键词都集中在强调改革取向是增强市场作用。”经济学家林兆木撰文指出,这些重要论断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思想和理论上作了准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决定》还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这一理论认识上的飞跃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经济领域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都围绕此进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