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减政放权 节能减排 促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胡天明带领着数十农户在安徽滁州成立了一家蔬菜合作社。他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一系列简政放权后,在农村成立合作社、创办小企业需要跑的部门至少减少了一半,能手创业现象越来越多。
不过,多个机构的调查显示,政府机构办事流程繁琐、手续复杂,依然是中国百姓的普遍感受。有网民还直言,当下存在隐性权力和权力分解现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指出,新一轮简政放权涉及取消收费、定权、减员等核心利益,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一旦取得突破,其激发市场活力的倍增效应更为明显,因为政府一笔税费的减免就可能扶持一批创业企业。目前重要的是建立监督落实机制。
减法还被用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外商投资限制类条目缩减一半。
“通过进一步开放吸引外资,可以带来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更好的人才,对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说。
“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被认为是中国政府在做的另一项主要减法。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
从去年的“出重拳”到今年的“铁腕治理”,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环境治理的部署力度有加。“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6日在江西代表团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时说。
这一方面彰显中国政府在治理环境问题上“动真碰硬”、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现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如果说简政放权是政府职能的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则可以说是经济领域的升级改造,这两大减法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迈向‘质优’。”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马鞍山市委书记张晓麟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