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铲除腐败 追究懒政 净政治生态
努力铲除腐败土壤、坚决追究懒政怠政,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比较明显的“除法”。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指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腐败从官员谋取经济利益开始,扩散到社会腐败和政治腐败,令百姓感到缺乏公平感、正义感。腐败已经对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构成重大威胁。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
习近平6日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规违纪问题5万余起。“我国的反腐败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还处在关键的坡坎上,政府工作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年的反腐倡廉措施。”汪玉凯说。
随着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持续深入,官员乱作为现象有所收敛;但与此同时,为官不为问题却呈现抬头之势。“不干事不出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利不起早”……种种不良心态,助长官员消极敷衍、等待观望、畏首畏尾等歪风邪气。
政府工作报告中两度提及“为官不为”现象。李克强强调,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继续反腐的同时,我们要开始构建制度笼子。比如实行三个清单,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让权力在阳光下透明公开,才会使人‘不能腐’。”许耀桐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