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高调控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意识形态领域的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原则问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升综合国力的过程,也是各种思想观点不断涌现、相互影响的过程。对现实中的问题,人们往往基于自身利益诉求、社会阶层、知识结构、人生经历,对同样的社会现象作出不同的解读。一方面,各种新问题、新观点,短期内难以被主流意识形态迅速解答或引领,一些非主流的甚至是错误的社会思潮存在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还没有充分建立,也为简单地移植、套用西方的话语体系和研究观点提供了可能。因此,形形色色的思想观点竞相表达,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和政治原则问题纷繁复杂,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分众化、对象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提高调控能力。
一是对待思想认识的问题。要加强正面宣传教育,主动设置议题,围绕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积极地解疑释惑,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预期,疏导社会不良情绪。
二是对待学术问题。要发扬民主,平等讨论,以理服人,要靠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以事实揭露谎言,让科学战胜谬误。
三是对待政治原则问题。要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我们不搞无谓争论,但是对那些影响力大、危害大的错误思想观点,对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司法独立”以及质疑改革开放等错误思潮和主张,尤其要进行有力批驳,针砭要害,揭露本质,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区别对待意识形态领域的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原则问题,不能算糊涂账、撒花椒面,就是要讲求时、度、效,增强工作连续性、针对性。
一是把准基调。同一个问题,不能今天看作是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明天就拔高成政治原则问题;也不能今天看作是政治原则问题,明天就轻描淡写成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让人无所适从。当然,问题本身的表现形式也会不断演化,要发展地看、辩证地看。
二是分清主次。集中精力抓大事,把关注点放在主要矛盾上,把有限的资源用在要紧的事情上。
三是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研究工作对象,针对不同类别的问题,找准薄弱环节,解决工作短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