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困境(3)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困境(3)

三、相对开放的政治环境为反对党提供了更大的制度平台

近年来,人民行动党在政治改革方面存在两难选择:一方面,在民众政治参与诉求日益提高和反对党实力逐渐增强的现实背景下,不得不积极予以制度回应,并给予一定的竞争性选举空间。例如李显龙在大选前宣示“无论大选成绩如何,下一届国会将出现9位官委议员以及至少9位反对党议员。……各党派议员可以针对各种问题发表意见,进行辩论,为新加坡寻找最好的发展策略”。另一方面,反对党利用相对开放的政治环境,积极酝酿和积蓄力量,采取灵活的组织方式和竞选策略,与执政党同台竞选,争取更多选民的支持。

其一,反对党首次在各选区全面与人民行动党同台竞争。2011年新加坡国会大选共有7个反对党报名参加,除由老一辈政治强人李光耀领衔参选的丹戎巴葛集选区之外,反对党在余下的26个选区都参与了竞争选举,改变了以前因为缺乏人才而不能推出候选人的状况,避免了在历次大选中由于诸多选区无反对党与执政党竞选,而导致人民行动党不战而胜的窘局,从而给选民表达反对意见和不满情绪提供了平台。

其二,各反对党之间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协调。人民行动党曾在大选中警告反对党,争夺领导国家的“方向盘”将会危害国家安全,而反对党则巧妙回应,称国家现在迫切需要“备用轮胎”。为避免内耗,反对党在大选之前就进行了协调,以便集中所有力量与人民行动党竞争,除榜鹅东单选区有新加坡民主联盟、工人党与人民行动党三党同台竞选之外,其余所有选区都只有一个反对党同人民行动党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票源分散。

其三,反对党运用竞选策略历史性地夺取一个集选区。往届大选中,反对党由于缺乏人才,难以推荐出一批具有不同族裔背景的候选人共同组成团队在集选区与人民行动党竞争。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嘲讽刘程强“为什么不走出后港单选区到集选区去竞选”。而在2011年的国会大选中,刘程强主动回应李光耀的挑战,将拥有哈佛大学本科、牛津大学硕士和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并长期在海外国际著名律师行执业的陈硕茂纳入竞选团队,领衔工人党精英人士集中攻克阿裕尼集选区,一举击败了由原外长杨荣文领衔的人民行动党竞选班子,成功获得一个集选区的胜利。这对一向奉行“精英政治”的人民行动党形成重大挑战,宣示了精英参政并非执政党的专利,反对党同样可以凝聚社会精英参与政治甚至领导国家发展。

其四,总统大选的竞争性日渐凸显。1991年,新加坡修宪,设置民选总统。1993年的首次总统选举中有两位候选人,而1999年和2005年的总统选举,纳丹总统都因无人参与竞选、没遇到对手而不战而胜。但是2011年的总统选举之战,主动参与竞选者高达4人,其中唯有前任副总理陈庆炎被外界当做是“人民行动党看中的候选人”,其他三位候选人在选举中均以“抗衡人民行动党为参选的大前提,对新加坡的社会经济政策、死刑、内部安全法提出不同意见”(《新加坡总统大选:四个陈姓男人之间的较量》,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2011年9月5日)。最终,陈庆炎只以不足1%的微弱优势获胜,当选第七任新加坡总统,这再次显示了新加坡政治生态的重大变化。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