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该放的权就放到位

安徽:该放的权就放到位

摘要:科技管理去行政化,实质上是简政放权。让政府部门主动放权、自我革命,这绝非易事。科技管理去行政化的程度、成效,取决于行政权力能不能放到位、放到底。该改的改到位了,该放的放到底了,其他都不是大问题。

科技部部长近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今后科技项目具体评审由专业机构进行,政府不再介入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要进入科技体系向社会公布;同时,政府要加强对事中、事后的监管和绩效评估——

科研“重立项、轻管理”,验收“搞形式、走过场”,评奖“过多过滥、跑奖要奖”……近年来,科研管理、评价中的一些现象受到舆论高度关注,科研腐败、学术不端的丑闻时有曝光。乱象频现,不仅仅是科研管理受到“潜规则”的侵蚀,科研净土受到不良风气的熏染,一些人的学术道德出了问题,根本还在于管理体制的问题——过度行政化。有研究者表示,我国每年超万亿元的科研经费中,真正用于科研的仅占四成,很多经费浪费在开会、出差乃至“跑部钱进”上。如果科研管理体制不变革,将会投入越多,挥霍越多。

适当的行政管理无疑是必要的,但一行政化就往往滋生各种问题。行政部门一手抓立项、审批,一手抓监管、评价,真正的专业机构反倒靠边站。这种左手资源、右手权力的状况,一方面造成“外行管内行”的尴尬,使得大量的科研资金不能用到“刀刃”上,更重要的是给权力寻租、科研腐败洞开了后门。就此而言,科技部部长“今后科技项目具体评审由专业机构进行,政府各部门不再介入项目管理……”的积极表态,可谓抓住了科研管理问题的要害,明确了科研体制改革的方向,回应了去行政化的舆论和期待。

科技管理去行政化,不光是崇尚专业精神,专业的人或机构干专业的事、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或机构来做;更重要的是划定了界线,什么必须有、什么不该有,哪些要管好、哪些该放手,说得简单点就是简政放权。这理所当然受到公众欢迎,但不能盲目乐观,目前来看还有不少问题待解答,还有不少功课要做。

何时能付诸行动?科技管理去行政化尚没有列出时间表、路线图,行政部门的权力该怎么放、未来由谁来挑大梁,都还是问号。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有了好的意见、想法,就应该抓紧落实,把好事办好。一等二看三拖,“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不但好意见、好想法只能挂在嘴边、飘在空中,还会让人觉得口惠实不至。现实中,一些好的改革举措硬生生地“站”黄了,最终沦为画饼,例子并不少见。

专业机构能不能真正独立?相关方面表示,今后科研项目将变政府评审为专业机构如行业协会评审,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这当然是好事,可现实的问题是,我国一些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说白了就是“二政府”。如果专业机构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即便由它们来评审,很可能还是摆脱不了行政的干预。

放权之后会不会故调重弹?科技管理去行政化,实质上是简政放权。让政府部门主动放权、自我革命,这绝非易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用行政方式推进行政权力退出,很容易放权不彻底,甚至“走过场”。现实中,一些政府部门在简政放权中明放暗收、先放再收,“玻璃门”“弹簧门”时有所见,与其说是凸显了权力的顽固,倒不如说暴露了行政权力自我改革的天生弱点。

总而言之,科技管理去行政化的程度、成效,取决于行政权力能不能放到位、放到底。该改的改到位了,该放的放到底了,其他都不是大问题。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