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涵定位
从内涵角度分析,地方新型智库体系首先是一个系统体系,是一个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建设相对应的,与党委政府决策和民众需要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系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是一个集成体系,由不同的智库主体、平台、要素构成,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建设智库体系,不能只用加法将许多智库简单叠加,而是应注重排列组合,追求集成创新,实现1+1+1>3、“石墨变金刚石”的质变效应。地方新型智库体系也是一个价值体系,追求信息共享和协同协作,是一种新的科研价值导向和取向。由此,我们尝试对地方新型智库体系作出概念界定:地方新型智库体系,是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基本要求为遵循,在各智库主体和智库平台功能定位基础上,突破区域、单位、学科、身份本位的界限,促进智库人才、经费、课题、成果的优化配置,实现智库主体的合纵连横、智库平台的联动互通、智库要素的优化重组和智库管理的机制创新,培养一批相互关联的高端和专业智库,形成定位明晰、特征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能够彰显地方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的有机整体。
2.基本特征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论述,地方新型智库体系应具有如下特征:
导向上旗帜鲜明。新型智库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突出改革取向和问题导向,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
结构上统分结合。智库体系不同于智库群体。建立智库体系,不是机构和人员的简单叠加,而是应通过对各类智库主体功能的重新定位和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传统智库向新型智库的转型升级。各类智库主体之间应该以分为基础,重在突出优势,界定功能,明确分工,错位发展;以合为目的,重在资源整合,突出专业化、职业化,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团队,实现有机融合,发挥最大效应。
体量上规模适度。打破本位意识,建立各管理层级智库纵向贯通、各智库主体横向协作的发展体系。强调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实行小核心、大外围,培育一批高端和专业智库,形成核心竞争力。从功能上看,目前,智库以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为主,今后在强化这一功能的同时,还应更好地发挥启迪民智、引导舆论、影响社会、影响民众的功能。
战略上统筹推进。新型智库体系建设,应重点解决目前各类智库主体同质化问题,需要在战略上统筹推进各类智库发展。可探索建立领导协调小组、联络推进机构、专家咨询委员会,注重发挥党政部门内部智库的引导作用和社科联组织在新型智库建设中的联络协调作用,注重智库与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对接与互动。
管理上改革创新。新型智库体系更加注重成果转化和价值实现,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促进规范发展,以决策需求、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为智库发挥作用提供更加宽松有序的环境和更加畅通便捷的渠道。
3.组织架构
地方新型智库体系主要有智库主体、智库平台、智库要素三大维度,各维度包括一系列要素内容。构建地方新型智库体系,首先要在功能上科学界定,在职责上合理分工,在横向上相互贯通。
智库主体维度。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宏观规划,对各类智库主体的功能进行科学调整和重新定位,进一步加大对智库的投入,推动党政机关、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社会智库的联合、互动与协作,推动协调发展,实现决策咨询功能效用最大化。智库要素维度。新型智库体系的建立,关键是将不同系统、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智库要素聚合起来,实现跨界合作、协同创新。这些要素包括智库研究人才、研究经费、各类课题、研究成果等。特别是对于研究人才和经费资源,要打破部门区域本位,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配置资源,提升地方智库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智库平台维度。智库发展要有信息共享平台、课题研究平台(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社科基金、各有关单位的课题发布)、成果转化交流平台等,需要加强平台之间的协作,实行不同层级、类型平台之间相互协作。同时,注重发挥国家在地方设立的协同创新中心作用,探索更好地发挥省协同创新中心、各类研究基地智库作用的途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